【教学内容】
人教版高中数学八年级(上)。
【教材剖析】
本节课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像、物大小关系,虚像与实像的判定及像、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引导中学生完善正确的认知。
【学情剖析】
中学生易受生活经验影响,觉得像、物大小与距离平面镜的远近或大小有关系,在探究过程应指导中学生正确认识。
【设计理念】
立足探究,紧扣高考考点,让中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的愉悦,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面镜成像规律。
2.了解平面镜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技巧
1.经历探究过程,感受探究意趣。
2.把握“替代法”研究问题,完善正确的实像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感受化学学知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实像。
【探究器材】
班主任:平面镜成像规律讲义。
中学生分组:玻璃板、支架、二只一样大小的蜡烛、刻度尺、铅笔、白纸、火柴。
【教学过程】
一、设疑
班主任:以生活中照穿衣镜为例,引入平面镜和成像。
中学生:讨论、思考、总结。
二、猜想与假定
班主任引导中学生合理假定和推测。
1.像的位置
2.像的大小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距)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物距)的关系
4.像的虚实
三、设计实验
“替代法”确定像的位置。
四、探究过程与收集证据
班主任:探究器材的作用是哪些?使用刻度尺检测要注意什么事项?
中学生:回答。
班主任评价并用讲义展示实验器材的作用。
班主任组织中学生根据讲义展示的步骤安装器材。
班主任:为何用的是透明的玻璃板做实验?玻璃板薄一点还是厚一点好?
中学生:讨论,推测。
班主任指导中学生用两块玻璃板叠置于一起对比探究,验证猜测。
中学生分组实验,班主任指导。
班主任:像成在那里?能看见但摸不到,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引导中学生认识“替代法”研究问题。
中学生:像物异侧,未燃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边似乎被燃起,此处为像的位置。
班主任: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引导中学生用白纸做光屏,看像能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或用手体会有没有烛焰的灼烧感。
确立实像的概念。
班主任:为何用两根一模一样的蜡烛?
中学生:便于比较像物的大小。
班主任:玻璃板没有垂直于水平面放置,对探究有哪些影响?
中学生:不易确定像的位置。
班主任指导中学生检测像、物距离。
班主任:为何检测三个远近不同的位置?
中学生:多检测几次,规律具有普遍性。
中学生收集证据并填入数据表。
班主任随机抽取2组数据,借助投影引导中学生剖析。
五、论证
验证猜测与推论是否相符
六、评估
引导中学生对探究过程和推论进行评估
七、交流与合作
中学生各组讨论实验的得失,交流探究经验,
八、归纳总结
引导中学生总结规律。
1.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物异侧
4.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课堂练习】
1.(2008扬州)下述关于光学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平面镜走进,镜中的像变大
B.平面镜总是成和物等大的像
C.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放大的
D.透过凸透镜看物体,像总是缩小的
2.(2009北京)下图是借助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示意图,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一直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置于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虚像
答案:B
3.(2009长春)22.小明借助平板玻璃、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性。
(1)选用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
(2)选定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答案:(1)以便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4.(2009四川)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性时,回想我们的实验过程,我们是选用了作为平面镜,这样做的目的是易于确定像的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答案:玻璃位置
5.(2009青岛)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置于尺子上,燃起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平面镜成像中平面镜的作用,如下图所示,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答案:大小虚
6.(2010湖南福州,16题)小立净高1.60m,站在镜前0.50m处,则他在镜中的像离镜面,像高;当他渐渐远离镜午时,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0.50(或0.5)1.60(或l.6)不变
【课后小结】
中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规律。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教学反省】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时常看到,中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对成像规律和特性常常逗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少较理智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本课突出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性。鼓励并引导中学生大胆提出猜测,尝试探究的过程平面镜成像中平面镜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验证推测,在讨论中交流思想。从生活中常见的照穿衣镜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器材,让中学生觉得到生活就是化学,化学就是生活。班主任在引导中学生探究过程适时加入预通感题,迸发中学生的思维能动性,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引用:图片来自百度网。
说明:本文是2013年山西师范学院函授院《国培计划2013》培训班主任的授课稿。
(作者单位山西哈萨克自治区伊宁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