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融化和融化实验,是优秀的数学学案文章,供老师父母们参考学习。
融化和融化实验第1篇
一、教学目标
《熔化和融化》教学设计例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气温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融化、凝固的含意,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融化点联系上去。
(3)学会画出固体融化时气温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晓得图象是描画化学过程的重要方式之。
2、过程与技巧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景,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中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方式。
3、情感心态与价值观
迸发中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形成乐于探求自然现象数学道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晓得融化和融化的条件及生活中的融化和融化现象。
难点:晶体融化和融化的气温特性。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讲义、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萘、蜡、停表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目标,让中学生清楚晓得本节课重、难点。(幻kt板2)
(1)重点:融化、凝固的特性。
(2)难点:晶体融化特性。
2、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水的三态,使中学生通过对冰、水、水蒸汽的了解把握物质三态的划分(幻kt板3)。融化的概念较易理解,通过提问引导,使中学生归纳出融化的'概念,并以这种推引出融化的概念(幻kt板4)。
3、学习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剖析
(1)以冰融化为例提出问题让中学生思索。
(2)依照问题引导中学生思索实验所需的器材。
(3)介绍实验仪器,指导中学生仔细观察萘的状态、萘的气温变化。
(4)与物理的座标系对比学习,教中学生借助图像剖析数学规律。按照图像讨论与剖析:晶体融化时气温与状态变化。并由中学生概括出萘融化的特性。
(5)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蜡的融化。(幻kt板5~8)
(6)阅读课本了解晶体、非晶体及进行简单的分类。(幻kt板9~11)
(7)采用逆向思维对比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融化。(幻kt板12~14)
4、课堂练习(幻kt板15~22)
(三)巩固练习(见配套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中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物质的分类。二是融化和融化的特性。三是采用座标与图像剖析的方式找特性。
(五)达标检查(见配套练习)
(六)课后作业:《学习补习》P31-32自主积累、互动提高
板书设计:第二节融化和融化
1、熔化和融化
(1)融化:固态气态;(放热)
(2)融化:气态固态。(吸热)
2、晶体与非晶体
3、熔化和融化的图像
溶化和融化实验第2篇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固体、液体、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点。
2能说出融化和融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况,理解晶体、非晶体融化、凝固图像的意义,
3能说出气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晓得气化的两种形式,能描述两种气化方法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像;晓得液化的两种形式,能解释“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产生过程
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6学会依照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剖析,因而推论出化学过程的思维方式。
2学情剖析
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水”为载体,让中学生通过对不同水温下水的形态的观察和研究,体会水的三种形态的区别,并通过举例和说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中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基本了解。
教材从中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出发,先探究融化和融化,再探究蒸发、沸腾液化,接着介绍升华和凝华。这样从生活迈向数学,既减少了探究的难度,又让中学生学习了研究问题的方式。
3重点难点
1理解晶体、非晶体融化、凝固图像的意义
2晓得气化的两种形式,能描述两种气化方法的区别,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像
3晓得液化的两种形式,能解释“白气”的产生过程
4能说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况。
5能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况。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物态变化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班主任活动
中学生活动
备注
一、新课导出通过观看物态变化实例(视频)迸发中学生兴趣
讲解生活中物态变化实例及实验室中物态变化
观看视频
二、使中学生认识自然界三态
讲解哪些叫物态变化
列举水的三态物质各是哪些
三、复习融化融化知识点及晶体非晶体融化曲线图
讲解海波和松香融化图象
观察两幅图片回答,包含哪些物态变化回答问题
四、复习气化、液化知识点及液化形式、汽化的两种形式
讲解生活中“白气”说法、对比蒸发沸腾优缺点
观察露和雾回答哪些叫液化。备考定义练习沸腾实验练习题
五、复习升华、凝华定义
讲解用干冰人工降水
看图片认识升、凝华的作用
六、总结物态变化知识点
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点
自己构建系统知识结布光
七、练习题
演示习题内容
讨论并回答习题
八、看“水的故事”视频
讲解水资源危机及节省用水
讨论节水方式及珍视水的意义
生活中节省用水
九、布置作业
借助冰柜制露雾霜
实验
当心使用冰柜
第2节融化和融化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第2节融化和融化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物态变化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班主任活动
中学生活动
备注
一、新课导出通过观看物态变化实例(视频)迸发中学生兴趣
讲解生活中物态变化实例及实验室中物态变化
观看视频
二、使中学生认识自然界三态
讲解哪些叫物态变化
列举水的三态物质各是哪些
三、复习融化融化知识点及晶体非晶体融化曲线图
讲解海波和松香融化图象
观察两幅图片回答,包含哪些物态变化回答问题
四、复习气化、液化知识点及液化形式、汽化的两种形式
讲解生活中“白气”说法、对比蒸发沸腾优缺点
观察露和雾回答哪些叫液化。备考定义练习沸腾实验练习题
溶化和融化实验第3篇
(一)教学目的
1.晓得哪些是融化和融化现象。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融化点的化学意义。
3.晓得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区别。
4.晓得融化放热、凝固吸热。
5.了解图像在学习化学学中的作用。
(二)教具
中学生实验,两人一组。每组配备融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蜡、水、火柴、坐标纸。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班主任:我们在中学自然常识课小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的气温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常常发生改变,所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也属于热现象。
二、进行新课
1.融化和融化
班主任提问:你见过什么物质由固态弄成液态的现象?
(中学生回答)
夏天来了,水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低温下弄成了液态等等,那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弄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什么物质由液态弄成固态的现象?
(中学生回答)
冬天到了,温度升高,水面上的水缔结冰;鞋厂的浇铸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弄成了固态的坯料。
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弄成液态的过程叫溶化。物质由液态弄成固态的过程称作融化。刚刚我们谈到的冰化成水是融化,水结冰是融化。铁、铝等金属块在低温下弄成液态是融化,铁水铸成型腔是融化。
除此之外,蜡、松香、沥青、玻璃等物质也能融化和融化。
2.中学生实验:观察海波的融化。
(1)述说实验的做法
各组的融化实验仪器中倒入了少量的晶体物质海波。
将搅拌器和湿度计的玻璃泡插入试管里的海波粉中,体温计的玻璃泡不要接触试管壁和底,要埋在海波粉中。
把试管置于大量筒的水底,将烧瓶置于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等温度升至30℃以上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乱,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海波的气温,并观察海波的状态。最后依照记录的数据在座标纸上画出海波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2)注意事项
为了做好实验,每组的三位同事要分工合作。一位朋友搅乱,一位朋友读数,并观察海波的状态,第三位同事记录气温和状态。实验中,搅乱必须不停地进行,以保证海波受热均匀。
(3)中学生操作,等各组的融化过程完成后继续加热,教学活动继续进行。
3.海波的融化曲线的剖析
(班主任选择一个组的融化曲线,请该组朋友画在黑板上)
班主任:其他各组的曲线似乎不完全相同,并且大致形状如图所示。我们将这一曲线分为AB、BC和CD三段,请朋友们结合实验,回答下述问题。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哪些状态?气温如何变化?(答:AB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固态,气温下降)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融化?(答:B点)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怎样?气温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答:BC段所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共存。海波的体温保持在48℃左右不变。此时仍在继续对海波加热,即海波仍在放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哪些状态?气温怎样变化?(答:海波的状态是液态,海波早已融化完毕,继续加热,海波的气温下降)
4.熔点
班主任:不仅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类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融化曲线都与海波的融化曲线形状相像,只是融化时的气温高低不同而已。这条融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溶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晶体的融化是在一定的湿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体温保持不变。
晶体融化时的气温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高于48℃。
5.融化曲线
班主任:假若让融化了的海波冷却,记下液态海波在冷却融化成晶体过程中的气温随时间变化情况,可得到融化曲线近似右图的形状。请你们思索并回答:
(1)DE段。海波是____态,____热(填"吸"或"放"),室温。
(2)EF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热,气温。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热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什么,气温。
班主任:晶体的融化也是在一定的湿度下完成。晶体融化时的气温叫融化点,晶体的融化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6.中学生练习
(1)读物质的熔点表。请中学生看课本上的熔点表。班主任读一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班主任:钨的熔点是3140℃。钨在融化时气温保持在3140℃不变。
(中学生模仿班主任读几种物质的熔点并加以解释)
(2)中学生回答
①温度是70℃的萘是____态。
②水在-5℃时是____态。
③铁、铜、铝在常温下是____态。
④水银在-30℃时是____态。
⑤酒精在-100℃时是____态。
⑥锡在232℃时是____态。
⑦中国南部的阿尔山夏季温度最低到-52.3℃,应选用水银体温计还是酒精体温计?为何?(应选用酒精体温计。由于酒精的融化点是-117℃,在-52.3
℃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融化点是-39℃,在温度高于-39℃时,水银的固态的。所以水银体温计在夏季的阿尔山难以工作。)
7.融化放热和融化吸热
班主任:如今请你们结合融化和融化的实验听一段海波的独白,并回答问题。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融化点都是48℃。如今我的温度正好是48℃,请大家告诉我,我是应当融化,还是应当融化呢?只要大家说得对,我就照大家说的办。”
(中学生讨论并回答)
48
℃既是海波熔点也是它的融化点。此时海波是融化还是融化,关键要看海波是放热还是吸热。固态海波在室温抵达熔点时,放热则溶化。液态海波在室温到这一气温时,吸热则融化。所以融化时放热,融化时吸热。
8.中学生实验:非晶体的融化和融化
班主任:物质不仅晶体还有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等属于非晶体。我们如今借助实验研究石蜡的融化和融化。
我们所用的实验装置还是刚刚用过的装置,实验步骤也完全相同。
(中学生操作、实验)
班主任:请一个组把石蜡的融化和融化曲线画在黑板上。
从石蜡的融化和融化曲线可知熔化和凝固的条件是什么,非晶体的融化和融化跟晶体不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也没有一定的融化点。石蜡融化时放热,气温不断上升,固态石蜡由硬变软,之后再变为液态。融化时吸热,石蜡由液态变为黏稠,之后由软变硬,产生固态。
三、归纳总结
1.物质由固态弄成液态叫溶化。物质由液态弄成固态叫融化。
晶体和非晶体的融化、凝固有显著的区别:晶体的融化和融化是在一定的湿度下完成,这个气温分别叫熔点和融化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和融化点。并且不论晶体还是非晶体,融化时都放热,融化时都吸热。所以,晶体实现融化的条件可概括为两条:一是气温抵达熔点,二是放热。融化的条件是气温抵达融化点,同时要吸热。
2.通过以上的学习,请你们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1)冷水混和物的气温为何是0℃?(中学生思索并回答)
冷水混和物中有冰又有水,冰和水的物态变化有两种可能:其二是冰仍未融化完毕,冰融化时水温保持在熔点不变。另一种可能是仍未融化完毕,水温也应保持在融化不变。所以冷水混和处于热平衡状态,气温为0℃。
(2)人们常说"下雨不冷化雪冷",这句话是哪些道理?
(中学生思索并回答)
雪在融化时水温保持在0℃不变,而且要放热。雪从空气中放热,温度升高,所以化雪时更冷。
3.南方的夏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水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借助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气温不致太低。如今,人们研发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
℃的范围内融化或融化,而融化或融化时,水温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将这些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面,天气热时颗粒融化,天气冷时又融化成颗粒,能调节室外的体温。
四、作业
1.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2.习题3、4、5。
(四)说明
1.本节课文内容丰富,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教学重点应是熔点和融化点及融化放热和融化吸热。建议安排好中学生实验,使中学生充分认识晶体融化和融化时的特性,对图象剖析得细致、透彻,有利于中学生加深认识、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是晶体融化或融化时,尽管伴随有热的得失,而且水温不变。受小学中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班主任毋须从理论起来讲解,只要通过中学生实验,观察现象,从事实出发,中学生能记住这一事实即可。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式是做好中学生实验。实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海波的含量尽可能高。二是对海波开始加热时,不要用冷水,冷水会使试管内靠管壁的海波先融化,而中央部份的海波的气温还没有达到48
℃。三是搅拌要及时、不停顿。因为海波是粉末状,导热性能差,只有不停搅拌才可望实验成功。
4.融化放热、凝固吸热的教学,采用海波独白这些拟人化的方式,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班主任不妨一试。
溶化和融化
溶化和融化实验第4篇
教学目标
1.晓得融化现象和融化现象;
2.晓得融化过程中放热,融化过程中吸热;
3.晓得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拿来解释简单现象;
4.会查熔点表.
5.通过晶体融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
教学建议
1.引入新课:
方式1:借助教材上的素材。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山东省抚远镇的最低温度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温度应当用水银体温计还是酒精体温计。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体温计,又可拿来导出新课,并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式2:从生活例子引入。夏天,从冰箱中掏出的冰,一会弄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弄成看不见的水蒸汽,跑得无影无踪。由此导出新课。
2.学习新课:
学习新课的过程应该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组织中学生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中学生除了学到了知识,但是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提升能力目的。
按照本节内容特征和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式:
方式1:启发讲解式。班主任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在讲台上,组织部份中学生做海波(或冰)的融化实验,组织另一部份中学生做松香(或凡士林)的融化实验。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气温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放热,气温不断下降,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式2:科学探究式。在班主任的组织下,提出问题,中学生推测和假定,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得出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气温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融化过程中不断放热,气温不断下降,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重点、难点剖析】晶体的实验,在熔点(或融化点)不断地放热,但气温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确推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根据下边的要去做。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分辨,中学生晓得从融化过程表现出的特征分辨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方式1:承上启下引入。
提出问题:山东省南部一月份的平均温度在-30℃以下,阿尔山镇的最低温度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温度应当用水银体温计还是用酒精体温计呢?按照哪些来选择呢?
我们学习。
方式2:生活例子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中学生是晓得的,由此提出问题:夏天,从冰箱中掏出的病,一会儿弄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随着气温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之间变化有哪些特征呢?
我们学习融化与融化。
2.学习新课
因为萘对人体有害处,课本已将晶体融化的实验换用海波。海波在拍照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买到。如果买不到海波而手边又有萘,则勿必只由班主任来演示,不要让中学生接触萘,而班主任也要注意实验室通风好些,尽量少吸入萘蒸汽。
本节课的实验比较难做,按照中学条件不同可以提供两种方案供参考。
假如中学实验仪器较多,可在实验室组织中学生进行探究固体融化时气温的变化规律,事前将中学生分成若干实验小组(2~3人为一组)。把仪器按教材50页图4-7观察融化现象的实验装置组装好。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弄成液态的熔过程中,气温的变化的规律相同吗?
猜测和假定:融化过程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气温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研究蜡和海波(甲基氯化钠)的融化过程。
参照如图选择须要的实验器材。
注意:实验时,禁止用酒精灯燃起另一只酒精当;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冒盖灭(不能用嘴吹);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上去,不要慌乱,立刻用帕子铺盖。
班主任要讲解实验的做法和注意事项。不仅要将实验目的、如何分组、如何分工、观察哪些、记录哪些、如何画图象等之外,因为中学生没有用过酒精灯,还要非常注意向中学生讲清怎么燃起、熄灭酒精灯,万一酒精洒在桌上并燃烧上去,怎么扑救。班主任要打算几块帕子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