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融化”实验教学的解决策略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贯彻以中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2、设计理念:基于中学生特征,本节课从融化和融化图片引入课题,迸发中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强调探究的课题。中学生分组探究海波和松香融化和融化实验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各组通过汇报实验数据总结交流有关融化和融化的知识。中学生借助图象剖析整理实验数据,通过观察比较融化融化的图象得出推论,在此过程中把握剖析处理实验数据的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中学生为主体,分组合作探究,让中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合作的乐趣。3、教材剖析: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本节教材属于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融化和融化是物质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点有迁移作用。同时,本节课也是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第一次接触到的具有探究内容的课,对中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为今后探究性课题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学情剖析八年级中学生早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中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于较为具象的知识理解比较困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晓得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换的;2、通过实验探究晓得融化、凝固的含意;3、通过比较海波与松香的融化和融化过程,晓得晶体和非晶体融化与融化过程的区别;4、会用图线描述融化和融化的过程;5、会查物质熔点表。
过程与方式: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融化都须要放热;2、通过对海波、松香融化过程的探究,晓得判定固体有没有固定的融化气温是区别晶体与非晶体的一种方式;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化学过程的技巧;4、通过探究活动感受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感知探究的过程。情感与评价:1、通过教学活动,产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感;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升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3、在探究过程中提升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4、通过记录交流形成将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交流的心愿,认识交流的重要性。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讲义展示教学重点:晶体融化和融化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融化点教学难点:用图象法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区别晶体和非晶态教学打算: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瓶、温水、大试管、海波、松香、温度计、搅拌器、火柴、放大镜,多媒体讲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班主任活动中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展示融化和融化图片引导说出融化和融化的概念:1、熔化——物质从固态弄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从液态弄成固态的过程。观察理解激情引趣,引出探究的课题一、观察松香和海波1、引导中学生观察松香和海波的外型,找出区别中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海波和石蜡,强调区别。
海波:有规则的外型石蜡:没有规则的外型了解常见的晶体、非晶体二、分组实验:海波、松香的融化和融化规律2、实验:探究海波、松香的融化和融化规律A:班主任借助投影展示实验装置,强调“水浴法”加热海波的目的B:投影实验中应观察的现象及注意事项班主任督察各组实验情况,帮助朋友解决实验中的困难中学生实验后,班主任强调:表格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较为零乱,怎么直观形象的彰显实验的成果组织各组汇报实验成果实验:探究物质溶化的规律。小组分工合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可以借助图象描述实验数据,愈发形象直观。了解海波、松香熔化时的现象,便于总结物质溶化的规律中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提升中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使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把握数据处理的方式三、汇报实验数据,总结实验推论总结:海波融化时吸收热量,但气温不变。松香融化时吸收热量,气温不断下降中学生借助图象整理实验数据小组汇报交流体验合作的乐趣,中学生在合交流中把握海波、松香的融化规律四、讲解4、固体物质分类(1)、晶体:在融化过程中,虽然不断放热,但气温却保持不变,即有固定融化体温的固体。(2)、非晶态:在融化过程中,只要不断放热,湿度都会不断下降,即没有固定融化体温的固体。
5、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气温6、晶体融化时也有一定的湿度,称作融化点。7、同种晶体的熔点和融化点相同,而非晶体同样也没有融化点。8、师生共同合作,大致勾勒物质融化曲线4.融化规律融化规律晶体非晶体有固定熔点没有一定的熔点融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融化是渐渐软化的过程融化过程都须要吸收热量5、晶体融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放热7、晶体融化的条件:(1)达到融化点(2)继续吸热识记融化和融化的概念,把握晶体融化和融化的条件五、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几种常见晶体:硼砂、石膏、水晶、食盐、铜矿石等2、几种常见的非晶:玻璃、蜂蜡、沥青、松香、塑料、橡胶等观看讲义:认识几种常见晶体和几种常见的非晶六、小结组织中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七、学因而用1、请朋友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谚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2、现在某种物质,在25℃时开始融化,但直至75℃才融化完全.请问:这些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3、同学们请看下边这副挽联,下联是“杯中冷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上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温度不升”。春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4、联系生活:南方的夏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水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借助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气温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5、前沿科技:现今人们研发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融化或融化,而融化或融化时,气温保持不变。把这些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上,天气热时颗粒融化,天气冷时又融化成颗粒,能调节室外的体温。八、板书设计第三节融化和融化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弄成液态的过程。2、凝固:物质由液态弄成固态的过程。二、探究固体融化时气温的变化规律:1、海波在融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气温保持不变。2、松香在融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气温渐渐上升。3、认识固体融化曲线。三、熔点和融化点:1、晶体:有一定融化体温的固体。2、熔点:晶体融化时的气温。3、非晶体:没有一定融化体温的固体。4、凝固点:晶体融化时的气温。5、同种物质的熔点和融化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四、熔化放热、凝固吸热:任何物质溶化都要吸收热量,融化都要放出热量。教学反省:1、本堂课充分彰显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知识学习,交流抒发,到探究实验都是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有序的自主完成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在探究的整个过程学生是主角,所有的内容都是由中学生来完成的。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教学过程之中。2、条理比较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提出都能特别的自然,中学生也比较能接受,将探究活动和知识点的把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探究的过程中不忽略知识点的讲解,即达成了能力目标——科学方式的把握,也达成了知识目标——知识点的把握。
3、整堂课着重于科学方式的把握,把中学生的能力目标置于首位,有效地结合多媒体,较好的发挥多媒体的作用。4、为了解决融化吸热,设计了将海波和松香的融化实验在空烧瓶中完成,最后烧瓶显得温暖,中学生很自然的了解了融化吸热的特点。5、学生按照实验数据编曲线图时较困难,应强化指导;6、时间还是变得有些草率,整节课显的比较仓促。怎样样的实验能够既节约时间,又能有较好的保证实验疗效有待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