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考点总结 [知识解读]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正立:上下不变,左右颠倒; ② 大小相等:图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④垂直: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子; ⑤虚像:像并不真实存在,而是由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2、平面镜成像实验测试要点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找像的位置; ②使用白色磨砂玻璃板,实验环境越暗越好,目的是使图像更清晰; ③用两根相同的蜡烛用途: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④ 使用标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虚像难以用光幕承接; ⑥玻璃板太厚的影响:玻璃板的正反面都会成像,两幅图像不重合,无法观察→选择薄玻璃板; ⑦要从点燃蜡烛的侧面观察阵型 ⑧无论蜡烛怎么接,蜡烛不能与图像重合的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⑨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实验偶然性,寻找普遍规律; ⑩实验采用的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有效替代法。 补充: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反射 2.玻璃板长度估算:两个实像宽度:r=2(L+d)-2d=2d 玻璃板长度:(2L2(L+d)Ld)题型一、平面镜成像特性举例 1、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一支笔垂直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当笔水平连接到对,它的像会变小 B 。当平面镜垂直向下连接时,笔的像也会向下连接。 C. 如果改用较小的平面镜,笔的像会变小。 D、将笔按图中箭头方向旋转45°中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视频,笔将与其图像垂直分析:AC,形成大小相等的图像,物体大小不变,图像大小保持不变; B、平面镜的平移运动不会改变像的位置; D、物体顺时针旋转45°,像逆时针旋转45°,最终倾角为2×45°=90°。
(平面镜成像,操作步骤:1.特殊点,作垂线;2.等距,找像点;3.连像点,成实线。利用平面镜成像特性作图时,像,图像和物体的连接线应使用实线和虚线表示光。)题型 2.平面镜图解 2.请画出光从A点出射,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经过图中的B点。 (①确定光源A的像A′;②接A′B(注意实事求是);③补剩余光路。)例3.A、B为某发光点S发出的光的两次反射经平面镜 MN 光反射后。 如图所示中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视频,试作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① 反向延伸AB,确定图像的位置(交点); ② 根据成像特性确定光源; ③补光路。 题型3.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例4.在“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实验中,使用玻璃板、两根相同的蜡烛、天平、白纸等仪器进行实验(如图下图: (1) 实验最好在(填写“较深”或“较浅”)中完成。 (2) 如果你用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做实验,但看不清棋子,请帮他想办法认出棋子:用电点亮棋子。 (3)一般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一方面,玻璃板可以像平面镜一样让背后点燃的蜡烛A透过它成像; 另一方面,由于玻璃是透明的,我们可以透过它看到之前放置的 B 蜡烛,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地确定图像的位置。
(4) 在玻璃板上放一根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旁边放一根未点燃的蜡烛B。 蜡烛 A 和 B 的要求完全相同,这是为了便于比较。 和对象的大小。 (5)寻找蜡烛A的图像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的两边(填“A”或“B”)。 (6)在实验中发现,无论蜡烛B怎么接在桌面上,他都无法与蜡烛A的图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7)实验中发现蜡烛有两个重影,形成“重影”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太厚,克服这种现象的方法是更换它与一个薄玻璃板。 (8) 标尺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比较图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9) 取下蜡烛B,放一块光屏,用嘴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上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图像(填“能”或“不能”),即平面镜形成实像。 (10)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时间。 (11) 让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测量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其中一个实验推论:“像距等于物距”,你是不是认为这些技巧合理吗? 不合理,原因是:实验次数太少,可能有机会。 第 1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