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及题型解析 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索 1、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设备:一块玻璃板,两根相同的蜡烛,一个秤,一张白纸。 注:①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等效替换法(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②使用薄玻璃板:防止二次成像,使呈现的图像不清晰。 (穿过厚玻璃板的两个表面会形成两个图像) ③ 玻璃板垂直放置:使图像出现在桌面上。 ④一模一样的蜡烛:比较图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⑤标尺的作用: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⑥多次改变蜡烛位置进行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防止巧合。 ⑦实验环境较暗:成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图像。 ⑧ 用光屏代替蜡烛B:验证图像的真实性。 二、成像特点 1、等尺寸:图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误区:近距离大远近小,视角问题) 2、等距:像距等于物距。 ① 物体靠近或远离平面镜,像急剧靠近或远离平面镜,相对速度为两者速度之和。 ②沿平面镜水平方向连线中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视频,像与物的相对速度为0。 3.垂直: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实像:没有实际的光,光屏上没有像(区分实像和实像)。 推论: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根据原理(光的反射)画一幅画。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画出图。 做法线,完成光路图找对称,做平面镜的垂线。 四、题型分类 1、给定物体,找出镜子中的图像。
2.给出反射光,找到光源。 根据特性(对称性)画图,找出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使其对称。 3.根据图像和物体,找到平面镜。 4、根据反射光通过的点补光路图。 求A的对称点A′为像与物的垂线,连A′B,求反射光。 . ②在水平放置的全身镜中看墙的时间。 六、球面镜 1、凸面镜:镜面中心部分向外突出的反射镜。 光线进入平行光后发散。 作用:扩大视野凸镜在同等条件下可以形成正立缩小的实像,凸镜可以看到更大的视野。 2、凹面镜:镜面中央部分向内凹陷的反射镜。 反射光在入射平行光之后会聚。 功能:放大细节。 凹面镜可以变成直立放大的实像。 镜子的中间图像被放大,可以呈现更多细节。 点对点训练:图A是探索“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 在实验中,不用平面镜中考平面镜成像实验视频,而用一块透明的(任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除了能够观察到蜡烛的影像外,也很容易。 (2)实验过程中,有透明玻璃板和白色玻璃板之分,选择实验效果较好。 (3) 在立着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蜡烛A的影像,取一根外观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接在玻璃板前直到它看起来像蜡烛 A 一样完全重叠。
比较物体与图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换(可选填“蜡烛A的图像”或“蜡烛A”),看蜡烛是由(可选填“真实”或“虚拟”)产生的图像 。 (4) 取下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出现蜡烛A的图像(选择“可以”或“不能”)。 (5) 如果实验时玻璃板没有垂直放在纸上,而是如图B所示倾斜,则蜡烛A的图像应如图所示(选择“A1”、“A2”或“A3” “)。 主题网络(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