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教案2
作为一名敬业的教育工作者,精心设计一款课件是很有必要的,而学习案例是保证教学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如何让学习案例更突出?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教案。 仅供参考。 去看看吧。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2、能够选择合适的实验设备,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分析归纳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绪心态、价值观和目标】
感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化学现象。
2.教学重、难
【钥匙】
实验方案的设计。
【困难】
设备选型和方案选择。
三、教学过程
链接一:导出新课程
【问题导出】
首先我要让中学生思考:我们中午照镜子的时候,我和穿衣镜里的“我”有什么区别?
因为中学生自己的经历,中学生很快回答:一样的。 那么我和穿衣镜里的“我”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衍生话题:明天我们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解决这个问题。
第 2 步:构建规则
研究光的反射定律
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平面镜成像中的几个光名词:
物体:平面镜以外的物体。
图像:可以在平面镜中观察到的物体
【问一个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图像有什么特点?
【做一个猜想】
(1) 物体比图像大。
(2) 物体和图像大小相等。
(3) 物体比图像小。
【设计实验】
(1)实验器具:两支相同的蜡烛、一个刻度盘、一块玻璃板、一张白纸。
(2)实验方案:
桌上放一张白纸,纸上横放一面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上一支蜡烛,即可看到镜子中的影像。
取同一根未点燃的蜡烛,将其连接到玻璃板后面平面镜成像规律图5种,直到蜡烛与图像完全相同。
使用比例尺来检测图像和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
改变蜡烛点亮的位置,多试几次。
【记录数据】
第三步:巩固提升
为什么实验中只点了一根蜡烛?
答:一是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第 4 节:总结作业
4.黑板设计
轻微地。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的特性》教案2
教学要点与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将物体和图像叠加起来平面镜成像规律图5种,比较图像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这两个“代入”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的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实像的概念
课前计划:
中学生课前计划:
教学用具:中学生用:玻璃杯、杯托、白纸、棋子、纸三角
班主任用:魔盒、玻璃杯、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Magic Box:包包由倾斜45°的平面镜分成前后空间。 反光面要面向观众,花儿藏在镜后。 演出场地光线宜暗,以免平面镜反光而暴露。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班主任活动设计 中学生活动设计
魔术吸引中学生注意
为中学生设计“另类”探究方法铺平道路
实验交流
一。 制造情况并激发指责:
“魔法”
老师把空粉笔盒拿给中学生看,急了:没有粉笔,怎么在黑板上写字?
老师:“我来做粉笔吧”
魔法。
师:“大家猜猜这是怎么回事?”
这里的主要道具就是我们日常接触到的全身镜。 具有平面的平面镜。 老师利用平面镜的成像方式变魔术。 平面镜是如何成像的? 包包的奥秘在哪里? 明天我们将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画面显示:班主任在穿衣镜前的照片,像是双胞胎的照片,或是参考了南宁山水水面的照片。
班主任:根据我们日常生活的经验,说说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跟着中学生的回答,班主任记录在黑板上
班主任:如果我退后一步,物体离开平面镜时图像会发生变化吗?
中学生:图像变小了。
班主任:随着物体和镜子的距离变远,像和镜子的距离有变化吗?
中学生:形象越来越远
班主任: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 现在我们要验证一下我们刚才根据生活经验得出的成像特征是否正确。 我们需要什么设备?
中学生:平面镜。
班主任:有平面镜,但是如何比较像和物体的大小,如何检测像和物体与镜面的距离呢?
班主任:现在我们每个人用桌子上的平面镜找自己的像,看你能不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特性》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案08-26
“平面镜成像”物理案例08-19
初中数学《平面镜成像》讲义11-26
平面镜成像01-23
平面镜成像试用讲座12-31
八年级数学第2卷《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01-2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01-23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01-23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初中数学第1卷学习计划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