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上半年,在南京天文学会理事会上,诸多理事提议开办一份学术刊物,得到理事会的同意并委托清华天文专业吴鑫基老师与上海天文台(现国家天文台前身)讨论和施行。上海天文台领导也表示支持,指派业务处负责人和吴鑫基老师一起去科学出版社商谈出版事宜。在多方努力下,《天体化学学报》经上海天文台上报中国科大学(主管单位)批准,挂靠中国天文学会下属的上海天文学会,由上海天文台承办,于1981年复刊,成为国外外公开发行的天文和天文数学专业学术刊物(英文版、季刊)。主编是王绶琯先生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学报,当时约请李竞和吴鑫基兼任责任编委,执行副主编的职责,不久就委任她们为副主编。
学报成立之初,吴鑫基老师协助主编设立《天体化学学报》编辑部。吴老师向主编推荐我到编辑部工作,成为编辑部的第一个成员。我是清华天文专业1974级的中学生,1978年初结业后分配到上海天文台工作。此后继续在清华出席为期一年的“等离子体化学进修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又出席天文专业的分子天文研究课题组,跟随几位老师学习做科研。1981年学报复刊以后,仍然在编辑部做编辑工作,为学报服务了39年。亲身经历了《天体化学学报》从英文版,到《ofand》(ChJAA)和《inand》(RAA)法文版的整个发展过程。
八十年代早期的上海天文台,办公条件非常坚苦。设在中关村的天文台总部,只有一层楼十几间办公室。不仅图书馆、财务室、医务室内,各个职能部门和研究团组大多合并在一起办公。根本找不到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作为学报编辑部。
上海天文台于1980年8月8日给上海学院去函,通报《天体化学学报》创办经过和办刊宗旨,并请清华天体化学专业协助。
图1:上海天文台给清华信件
信件中写道:“经与有关单位商量,拟请你校月球化学系天体化学专业协助我台共同办妥《天体化学学报》。编辑部拟由我台与贵校月球化学系天体化学专业共同组成。编辑部地址也希望设在贵校。并请天体化学专业派两位同志出席编委会兼任责任编委和编委的工作。请大力支持,并盼函复。”很快,清华就给予肯定的答复。
当时清华天文专业的办公条件也很差,仅有的一两间办公室只能作为开会和储存信函的地方。虽然这么,天文专业领导和老师一致同意把28楼331卧室提供给学报编辑部使用。另外,编辑部所使用的电话也是天文专业的电话(清华分机)。正是有了这部电话才保证了编辑部对外联络的畅通。后来月球化学系调整各专业办公室,编辑部又跟随天文教研室从28楼迁往了26楼。
1992年,又迁往了地学楼。当时,专业一共有三个卧室,专业把最大的一间给编辑部使用,其余两间,一间作为机房,一间作为专业办公室。在编辑部创立早期,因为人手不够,方晴和安景竹两位老师作为天文专业的代表,加入到编辑部和我们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
编辑部于1980年10月开始办公,紧张地打算《天体化学学报》的约稿和出版。知名天文学家王绶琯任《天体化学学报》的主编,编委中好多是我国知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学家。在1981年四月出版的复刊号上,知名化学学家钱三强写了发刊词。第一期发表的11篇论文中,清华天文专业老师参与的就有三篇。
图2:《天体化学学报》第一期封面
图3:《天体化学学报》第一期目录及编委名单
图4:第二届编委会于1985年在宁波举行。后排左起:黄润乾、张家铝、薄树人、马星垣、黄磷、王绶琯、何泽慧、李竞、苏定强、沈良照、周体健、蔡志新;二排左起:赵景芝、余伟才、范英、陈建生、肖兴华、吴鑫基、周又元、李有刚、李致森、安景竹、张彩成;二排右一:温惠馨
从1980年打算复刊之日算起,仍然到1995年,十五年来《天体化学学报》编辑部始终没有离开过清华,得到了天文专业的老师和专业领导一直如一的支持。从钱景奎老师当校长到继任的吴鑫基、罗先汉和乔国俊老师都一如既往地给予大力支持。在此,向她们表示诚挚地谢谢。
在清华办公的十五年间,学报发表了好多天文学者的论文,其中不乏天文专业老师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及她们指导中学生做的学位论文。有些优秀的文章,经美国华人天文学家江涛之手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国外出版的CAA(and)中文期刊上。江涛先生与王綬琯教授等国外天文学家有着挺好的关系。在《天体化学学报》出版之后,以一己之力创立了CAA,从《天体化学学报》、《天文学报》和《空间科学学报》拟发表的论文中选购比较优秀的论文翻译为中文出版发行。为80年代中国天文学研究走出国门,开辟了一条新的国际学术交流的通道。在清华办刊期间,学报获得了2次国家优秀科技刊物奖和3次科大学优秀刊物奖。我个人也获得了中国天文学会创立70华诞的“优秀学会工作者”称号。
《天体化学学报》从1981年英文版(月刊)出刊,到现今的中文版(季刊)RAA和国际出版商联合出版,国际影响在不断扩大。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在逐年上升(2019年的影响因子为1.512),期刊质量也有很大提升。曾入选中国文联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刊物”称号,同时也得到过中国文联筹措的百万量级的出版基金捐助,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现今与40年前复刊早期的办刊条件不可同日而语。杂志的发展和成就离不开主编的企划和天文界学者们的大力支持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学报,以及编辑们精益求精的工作。同时,历史也不会忘掉清华天文专业老师们当初为学报所作出的贡献。
我从1974年入学到1995年,21年间始终没有离开过清华,与清华老师们的接触好多,见到了老师们为天文专业的发展所付出的艰难,和她们永攀教学和科研高峰坚持不懈的努力。清华天文从创业、停办、恢复到飞快的发展,与老师们几六年来的坚苦拼搏分不开。在欢庆清华天文学科创立60华诞之际,希望老师们珍重身体,诚恳祝福老师们健康长寿,天文学科兴旺发达。
图文:赵景芝
校对:吴鑫基、罗绍光、吴学兵
排版: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