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所省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项目中学也做了经验交流,分享了实验创新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
上海市侨谊古运河学校的杨贤老师分享的题目是《基于物联网手段改进学校化学实验的实践探求》。她从研究背景、研究现况、研究案例、研究计划四个方面介绍了她们中学在教学中融合中学数学实验项目与物联网技术的经验和技巧,给在座的老师们好多启示。
灌云县班主任发展中心孙敬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核心素质场域下的中学数学创新实验探求》,分享了他所在的项目中学在创新实验方面的一些做法。他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改进实验器材,让实验现象更直观;二、剖析实验器材,让中学生更通透;三、充分借助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丰富实验资源。
肇庆市邵武洲中级学校的徐玉琴老师分享的题目为《融合现代技术,提高实验教学》。她从融合现代技术优化实验方案设计、融合现代技术突破实验条件限制、融合现代技术突破时间限制、融合现代技术突破空间限制等方面介绍了融合现代技术教学的益处以及她们中学融合现代技术的做法。
合肥市东台区东洲学校的黄华老师分享的题目为《“融数学”课程实践与探求》,她从体系新构架、内涵新划分、实施新技巧、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介绍了在滕玉英院长的推动下,工作室的团队在“融化学”课程方面的探求过程和最终展示成果,中学生通过玩小学、做小学、创学校、用学校实现提高科学素质。
交流之后,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分校长滕玉英上台发言。滕市长分享了她的数学教育之路,怎么从一位普通的老师成长为特级班主任,离不开学校的培植和个人的努力。她在广东省骨干班主任赴美国的科技学院学习时宽阔了眼界,见到了她们的实验教学,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觉得个人努力很重要,平台更重要,希望老师们珍视这样的平台,用心做实验创新的研究,一定会结出硕果。滕市长饱含情智颇具激情的分享,燃起了老师们的激情。
最后,四川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科长叶兵对这次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觉得实验是教学的基础并介绍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降低的实验部份。指出跨学科实践活动,不能简单地觉得是把不同的实验学科综合上去而是要真实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中学生的科学素质。教材中还提高了用现代技术手段在实验中的应用,他举出了红外拍照机的反例,让老师们体验到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更直观。这次活动是创新实验的启动会,然后会围绕传统实验的改进、现代技术手段在实验中的应用(传感、仿真实验、手机、物联网)跨学科实践活动的项目设计这三个方面组织全国的交流活动。希望老师们贡献出自己的智慧,服务于一线的教学。
集聚课堂,笃行实践
5月28日下午第一节课,由南京市庄河区东洲学校的陆海均老师展示《滑轮》的新课。他从模拟井中提水的情境,让中学生借助杠杆知识,剖析优劣,巧妙引出滑轮,再让中学生观察滑轮结构并小组合作组装滑轮,体验滑轮的两种不同的组装形式,再从杠杆的本质对两种方法进行剖析,推测力的关系,接着中学生借助传感测力器小组合作精准检测,搜集并剖析数据。整节课,陆老师充分给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多次展示,中学生通过初探、再探、重探、又探,在一次次的探求中,逐步建构起对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认知,对滑轮的理解渐渐深入。
第二节课由广州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江宁中学高中部的李进老师带来《巧用弹簧测力计测密度》。李进老师在课前和朋友们互动改编的童谣《小小的弹簧拉呀拉呀拉》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中学生感遭到李老师的诙谐直率。课堂的一开始李老师让中学生追忆借助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什么力,让中学生分别设计测固体密度和测液体密度的方案。测液体的密度,中学生设计出两种方案,选择其中一种方案检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改进策略,通过画密度与力的关系图象发觉密度与力的关系,进一步设计将弹簧测力计加装成液体密度计。中学生在做小学,学中思,思中创。
点评交流,相倚为强
王雷市长对陆海均老师的课做了深刻的点评。他以《实验创新:化学教学的永恒追求》为题,把陆老师的课堂分为四个环节:引导指责,借助迁移引新知;诠释过程,显化思维破难点;加强实证,创新实验构概念;解决问题,升华概念为观念。他还剖析了陆老师在课堂设计中的三个创新点。最后他觉得化学从跨学科迈向融学科的关键是要做到做小学,创学校,用一中,实验是数学课的灵魂。
海门县班主任发展中心的郑克东校长对李进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点评,他的题目为《优化结构,加强实验》。他从三个方面剖析了李进老师的这节课的优点,一是优化目标的叙述结构,加强实验的目的;二是优化课堂的过程结构,加强实验的设计;三是优化实验的系统结构,加强实验的育人。郑老师最后对这节课提了改进建议,可以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相融合,在思维的模型上进一步的提炼。
湖南省教育学会化学专业委员会书记殷大才高度肯定了各项目基地中学在化学实验创新项目的探求与实践,希望通过不断交流碰撞,真正培养中学生的核心素质。
最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何冠军校长对此次活动作总结发言。他相信通过此次活动,老师们对怎样利用创新实验来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效益将会有更多的启迪与思索。诸如:我们在借助新技术的时侯,应当考虑如何与传统的实验器材有机结合上去;我们还应当思索新技术可能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什么优劣,我们又该怎么趋利避害等。堪称振聋发聩,字字珠玑。
这次的活动似乎结束,并且我们所有数学人对实验创新的探求仍在继续,相信我们的实验创新之路将越走越远,越走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