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实验》总结及自测考试频率:期中/期末/高考,概率为90%。 难点:考点复杂,调查详细,等值代入法理解难度大。 题型分析: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平面镜的上述成像特性是否成立? 克服的难点:我们不能走进穿衣镜检查影像的大小和距离。 测试点一:实验器材① 所需器材为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笔、白纸、一个秤。 (标尺用于检测物距和像距) ②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并在白纸上标出玻璃板的位置。 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玻璃板可以是蜡烛A的影像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也可以透光看到蜡烛B) ④为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厚玻璃板上会出现两幅图像,会干扰测试) ⑤实验探索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浓淡对比强,成像更清晰) 测试点2:如何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①选择两根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比较图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②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在另一边的左边再放一根未点燃的蜡烛B,调整位置,使其与蜡烛A的图像完全重合。说明:图像的大小等于物体。 (如果蜡烛B点燃,会干扰实验) ③这种确定图像和物体大小的方法是等价代入法。 (相当于用蜡烛B代替蜡烛A的图像) ④寻找蜡烛A图像的位置时,眼睛要观察蜡烛A的两边; (并且不能移到玻璃板后面观察) ⑤实验室发现,无论怎么调整蜡烛B的位置,都不能和蜡烛A的图像重合,原因是:玻璃板没有放好垂直。
(如果不垂直,图像会到达高处) 测试点3:如何验证等距和垂直 垂直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见图A) ② 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目的是获得一般规律。 (不是为了减少偏差) 测试点四:如何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 ①把蜡烛B拿掉,在它的位置放一个光屏,蜡烛的像就收不到了屏幕,意思是: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②如果用一块木头挡住玻璃板和影像,则可以透过蜡烛A两边的玻璃板观察到蜡烛A的影像。(平面镜的影像是由光的反射产生的。木板没有遮挡入射光和反射光平面镜成像的知识点,所以还是可以看到图像的)(见图B) 测试现场自测: 1. 需要的设备是一块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铅笔、白纸等。 2、将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将玻璃板立在白纸上,并在白纸上标出玻璃板的位置。 3、选择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的原因是为了。 4. 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应选择一块(薄/厚)玻璃板来完成实验。 5. 实验探究应在(较暗/较亮)环境中进行。 6.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目的是___。 7. 点燃蜡烛 A 并将其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将另一支(点燃/未点燃)蜡烛 B 放在另一左边,调整位置使其像蜡烛 A,解释:____。
8.寻找蜡烛A的图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的两侧(A/B)。 9.这些确定图像和物体尺寸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等价替换法)。 等值替换的图像(A蜡烛/B蜡烛/A蜡烛图像/B蜡烛图像) 10.实验室发现无论蜡烛B的位置如何调整,都无法与蜡烛A的图像重合。原因是: . 11、记录图像和物体的位置,通过3次实验得到三组物体和图像的位置点。 可知: . 12.多次改变蜡烛A位置的实验,目的是(减少偏差/获得一般规律)。 13. 取下蜡烛 B 并在其上放置一个光屏,然后光屏(可以/不能)接收蜡烛的图像,这意味着: 。 14. 如果用一块木头挡住玻璃板和图像,则可以(可以/不能)透过蜡烛A两侧的玻璃板观察到蜡烛A的图像。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