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号:1673-8500 (2013) 04-0274-02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教师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分析、总结物理规律和结论,这是实验教学中最直接、最基本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实践中感受到,通过成功的实验演示,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直观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新奇的实验现象,可以激发浓厚的探索兴趣;来自生活的生动、新鲜的实验材料,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绪;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学生经历一个系统的、多感官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作用,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演示实验教学。
1. 先好奇,后尝试
学生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演示实验之前,针对实验中会出现的实验现象初中物理动画演示实验,提出一些简单、有趣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制造悬念,让学生带着悬念参与到实验的观察中。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学见过倒置的杯子用来装水吗?”首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的确,实验的两个组成部分:水和杯子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倒置的杯子用来装水”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想看看是否可行。这时,演示实验:用一个大小合适的杯子盖住装满水的杯子。
,或举起来然后突然倒立,或倒立一手托着杯子,另一手支撑到一定高度突然松开支撑的手,看到杯子里的水很平静。根据实验所演示的现象,逐步引入“大气压”。
2.提高实验的可见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演示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总结物理规律,因此实验的可视性非常重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实验现象,观察重点部位的实验现象要突出初中物理动画演示实验,强调物理现象的细微之处,保证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的全貌。关于提高实验的可视性,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摆放实验台,对于实验中会出现的重要现象,可以先举起来,让学生在观察时多加注意,特别重要的现象要重复讲几遍,让学生看得见,还可以“请学生上来”或让实验“继续”,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
演示实验不能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只是看客,不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亲自指挥、亲自表演,学生对实验结果半信半疑,缺乏充分的体验,难以确定结论的真实性;另外,演示实验缺乏学生的参与,课堂气氛凝滞不活跃,缺乏生成性。师生合作,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使课堂充满期待与变化,让学生上台去实验,使学生对实验得出的结论有一种熟悉感,大大提高了结论的可信度。
3. 演示实验要简单易行
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需要学生亲自进行,有时演示实验可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做实验要拼凑起来,这是一句至理名言”。演示实验所用的仪器越逼真、越简单,越能激发学生的亲近感,增加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实验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针对性的提高,科学素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实验的有效性不在于实验是否华丽、生动,而在于学生从实验教学中有没有收获、收获了多少。实验教学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不能追求豪华、生动,而应力求在朴素中找到实效。有时演示实验比小组实验更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如果孤立地看“针孔成像”实验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观察似乎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但在人教版、江苏科学出版社、上海科学出版社的教材中,虽然“针孔成像”的成像性质教学难度较大,但该课的重点是光在同样均匀的介质中以直线传播。如果采取小组实验进行自主探索,所花费的教学时间就会偏离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来看有强行生长事物的嫌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做演示实验,比如白炽灯、蛋糕盒、半透明胶片等设备,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再用flash课件模拟展示重点过程,完全可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实验的教学效率。
李政道先生曾说:“自己制作的仪器总比买来的更好。”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材料、玩具等废弃资源,这些资源具有易获取、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果逼真等优点,由于材料取自学生的生活,所以物理过程保持了“真实性”。
除了降低成本外,当学生看到眼前这些身边的材料时,会感到熟悉和好奇:“它们能做什么?”他们带着疑惑思考即将发生的神奇事件,注意力特别集中。此外,高规格、高成本的仪器不易操作,学生害怕弄坏仪器,不敢参与实验的演示。生活中发现的低成本材料则不同,它们可以多次演示,学生甚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探索。学生可以冷静地观察规则形成的来龙去脉贝语网校,有助于积极建构知识和规则。
4.注重示范试验的拓展和完善
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尝试的欲望,如果在课堂上注重演示实验的拓展,提供一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进行,将能提高学生实验的参与度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引导学生观摩“音叉振动发声”演示实验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或高声唱歌并用双手捏喉咙,感受声带的振动;在演示“摩擦起电”实验时,指导学生把塑料笔在头发上摩擦,发现能吸引小纸片,以增强学生对实验的参与度。
教材中演示实验的设计不一定是最适合每个学生的,有时受限于条件无法完成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这时,教师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情况改进教材的实验安排,设计适合学生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科学素养形成的演示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