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当时的推导思想是这样的:
假设一个天体绕另外一个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这里我们就假定研究地球m,线速度v,周期是T,绕太阳M,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力: v=2πr/T
F=mv^2/r
代入F=m﹙2πr﹚²/rT²=4π²mr²/rT²=4π²mr³/r²T²
由开普勒第二定律:长半轴的3次方与周期的2次方之比为定值,既:r³/T²=k′
那么上式可以写成:F=4k′π²m/r²
可以看出这个引力F∝m/r²
牛顿当时想到的是这个引力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既然跟地球的质量m正相关,那么引力是他们的相互作用力,肯定也与太阳的质量M正相关。于是他大胆得出:
F∝Mm/r²
最后写成了:F=GMm/r²
G为引力常量,为一恒定的系数,后由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
1)万有引力定律严格说是实验定律不能推导
2)如果想从开普勒三大定理导出万有引力定律,可以参考《力学》或《大学物理》教材。
从历史的角度
牛顿是这样发现的
在开普勒定律发现之后[第三定律】
经过简单的数学推倒可得出分母项(距离的二次方反比)
然后根据物体的等效性。引入牛顿自己的质量概念,即得分母项(质量之积)
简单来说就是这样
实际上是当时一个呼之欲出的结果,只是牛顿抓住了机遇!
假设地球在绕太阳做公转,向心力就是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即F=m*v^2/r (r为轨道半径),把v^2化开得F=4mrπ^2/T^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T^2=a^3/k 将T^2替换了,得F=4kπ^2m/r^2,因为4kπ为一个定值,因此可以看出F与m成正比,与r^2成反比,根据牛顿第3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若m代表地球质量,M代表太阳质量,同样得F=4kπ^2M/r^2,则F与M成正比,也与m成正比,则F与Mm也成正比,但是引力常量是当时无法得出的,因此牛顿也就推导到这里,后来卡文迪许做了一个扭杆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就得出F=GMm/r^2,这就是完整的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