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改善学生难以主动参与教学、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从而深化教学改革。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认为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可以深化教学改革,同时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为物理教师实验教学创新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顺应了新的教育背景,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最新的实验教学创新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初中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适应教育时代的发展,重视此类有效教学方式的引入,查找当前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围绕这些内容实施有效措施,实现信息化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从而深化教学改革,有效促进教学发展。
1.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1.促进教学发展
基于新的教学背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物理教师为了实现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需要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不同于讲解式的基本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突破学习障碍,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多元素养,从而有效促进教学发展。
2. 改善现有教学状况
通过相关调查不难发现,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活动中,主要以讲解相关实验知识为主,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讲解实验所需的设备和实验步骤,然后进行实验演示、组织学生完成实验。物理实验虽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但面对枯燥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佳。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通过教学内容的直观呈现、教学内容的趣味展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另外,信息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观察到普通实验中难以发现的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效改善目前的教学状况。
3.满足学生能力发展需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代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认知的发展。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自主探索等多种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认知观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不仅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还可以在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吸引下,自主地加入到学习过程,主动学习的意识得到提高;以学生自主参与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新时代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
2.当前信息技术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不足
目前,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学创新的重点,但部分教师受限于自身的应试教学理念,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这方面的内容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教师对新教学方法的引入不够重视,一些教师为了保证实验教学进度,仅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教学效果难以提高,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
二是部分物理教师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实验教学,也开展了实验教学活动,但总体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不强,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教学创新的目标始终没有实现。
3.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利用信息技术揭示微妙现象的实验
在初中实验教学中,有些现象是很难察觉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可以利用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和观察那些不容易察觉的实验现象。不仅如此,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实验几乎是瞬间完成的,教师一般不能直观地展示这种变化过程,这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认识也只是皮毛。为了满足学生对实验学习的需求,简化实验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物理变化过程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通过慢动作、放大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实验,掌握过程,并从中掌握物理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机械能转换》实验教学中,笔者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验证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换,该实验过程较短,学生难以有效观察整个实验过程,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前录制教学视频,在实验演示过程中通过慢动作、回放功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例如初中物理电流视频教学,在《平面镜成像特性探究》实验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探究图像与物体之间的联系。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实验所需的设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实验过程,在玻璃板前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置一根未点燃的蜡烛B,利用画板功能调整B,记录其位置,并测量两根蜡烛之间的距离。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图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且两者大小相等。
2.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有趣的学习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趣味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衍生出微课、线上线下教学系统等,这些教学方式的引入,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优良的学习环境,还可以利用其衍生的教学手段,搭建趣味化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多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实验教学中,作者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有趣的学习平台。电路实验一直是初中物理实验的重点,相关内容逻辑性强,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障碍。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意识,作者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将实验设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电路图讨论正确电路的连接方式,再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连接电路,看电路能否通电,电器是否正常工作。其次,围绕实验提出引导性问题初中物理电流视频教学,相关问题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电压和电流的规律如何寻找?固定电阻两端电压改变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选择滑动电阻更安全?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 然后作者在电路中添加滑动变阻器,并让学生结合电路图和图表数据进行实验。
3.突破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难点与挑战
纵观近几年中考物理题型,其中必定有一道题会涉及“凸透镜成像实验”。主要原因是相关实验逻辑性强、综合性强,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这也使得这项实验多年来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并逐渐发展成为“钉子户”。不仅如此,这项实验不仅需要学生看懂光图,还需要熟练运用复杂的成像规律,然后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与生活中的内容相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知,消除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恐惧感”,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这个实验呈现给学生,通过展示实验的动画、调整“f”,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知。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凸透镜什么时候会呈现正立像?什么时候会呈现倒立像?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包括实验设计、设备布置、数据记录等,充分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实验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动画课件将电路图呈现给学生,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实验前需要保证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将滑块移动到不同位置,并记录下相应的电流表和电流表读数。然后指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三次电阻值并求平均值。最后,在学生掌握了实验步骤、了解了实验原理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试做实验,或者在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考核,让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薄弱环节。
4.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的学习体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线上线下教学方式作为信息技术衍生的教学方式之一,逐渐成为现代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教学方式。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教学体系,进一步改善物理教学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例如,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教学中,为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多元素养的培养,笔者将课前教材整合上传至班级学习网站,方便学生课后利用实验掌握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的疑惑或在评论区留言,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整合这些内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保证后续实验的顺利开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内容,在新的教学情境中,初中物理教师要实现教学创新,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有效教学方式的引入,进而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有趣的内容为支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其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构建自身的知识框架,提高自身能力。
参考:
[1]杨刘.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融合策略[A].福建省商业联合会.2021年华南地区教育信息化调研经验交流会论文集(上)[C].福建省商业联合会:福建省商业联合会,2021:2.
[2]陈伟利.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融合初探[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研究成果2019年度(七)[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2.
[3]孙少晖.从微能力点到整合点的思考与实践——以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数字教育,2021,7(02):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