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平面镜成像 班级类型:新讲座 课时:1 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性 2. 理解虚像的特性 3.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现象、过程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 体验“平面镜成像特性”的探索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并学会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和分析信息。 情感心态和价值观在探索“平面镜成像特性”中感受化学现象的美丽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困难。 中学生对真实图像的理解。 教学方法 ①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②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 教具及媒体 班主任演示:玻璃板、一张大纸、一张秤、两根完整的蜡烛、实物投影和多媒体视听设备中学生实验用:一块玻璃板、一张大纸、一个天平、两根一模一样的蜡烛。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班主任活动、学生活动、组织、教学、新课、新教师介绍、组织、探究、反馈、练习、播放景观反思视频-引入话题。 题目:§4.3 平面镜的成像 1. 中学生对平面镜非常熟悉。 上课时,先用一个较大的平面镜,让中学生在平面镜中观察自己的像,并提出一些问题让中学生思考: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和你的像大小一样吗? ? 你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你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吗? 当你改变与平面镜的距离时,图像的大小会改变吗? 中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特性的实验 1、实验设备使用平面镜、两根一模一样的蜡烛、一张尺子、一根火柴、一张纸。 2. 询问方向: A. 物体(蜡烛)和图像大小相同吗? B. 物体(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否等于图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3、实验设计方向: A、如何判断物体与图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是否重叠) B、如何准确检测物体到镜子的距离以及像到镜子的距离? (沿着纸的中间画一条垂直线。放置蜡烛后八年级平面镜成像教案,沿着蜡烛的顶部画一个圆。从圆的中心到镜子画一条垂直线。用刻度尺检测这个宽度垂直线,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镜子之间的距离与像的距离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并总结成像的两个特征:1.物体和图像的大小是相同的; 2.物体和图像到镜子的距离相等。 虚像:不是由实光线会聚而成的图像,而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图像。 导读:平面镜为什么能成像? 画出点光源成像的光路图。 (教材第43页) 分析光路图,引出实像 2、指导中学生画出直线物体成像的光路图。 反馈练习总结 五、巩固和提高 1、解释水下景色倒转的原因。 2. 表演:两名中学生表演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作业: 1. 预习第 44 页的《科学世界》 2. 完成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