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发现某一问题或课题,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方法来认识问题,获取知识,以达到对问题的更深入的认识或最终的解决。 这是基于研究的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计划的确定、资源的开发利用、合作者的确定等都由学生自主解决。
研究性学习可以凸显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优化学生的智力结构。 当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物理学的研究性学习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提出一个研究课题。 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包括四个环节:课题的提出、选题、课题的探索和教师的原则指导。
1、主题的提出
由于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我们常常首先寻找主题,简单来说就是提出问题。 我认为大致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教科书中的内容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学科。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物理教材中,物理被定义为:力、声、热、光、电的研究。 现象,找出它们发生的原因,并研究如何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在教科书中,对许多实验或问题的探索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主题。 下面我列出一些大二物理课本上出现的研究课题:
类别
页
话题
实验
11
如何使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
小实验
13
使用自制卷尺测量身高,并要求比较起床后和睡觉前的身高差异。
锻炼
14
如何使用秤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小实验
27
测量自己的步行速度
小实验
42
用烧瓶和铃铛做真空中声音无法传播的实验
小实验
60
纸锅烧开水
小实验
78
制作针孔相机和潜望镜
锻炼
79
使用手电筒和平面镜白纸做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实验
小实验
97
制作自己的平行光源并磨冰透镜来研究物体的颜色
小实验
112
自制天平和量筒
小实验
129
橡皮筋测力计
小实验
142
用筷子夹饭,巧妙找到焦点
小实验
158
一个人对地面施加的压力有多大?
小实验
173
观察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小实验
188
自制潜艇模型和密度计
小实验
201
研究自行车的结构
小实验
218
比较一下谁的权力更大
以上我列举了二年级物理教材中的近二十个实验,都是在教材中提出来供学生探索和学习的。 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尝到经过自己努力后成功的喜悦。
2.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由于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领域有许多可供研究的课题。 这也与当前的跨学科综合相吻合。 比如,我们可以让初中生适当利用网络资源,老师可以布置一些话题,比如21世纪的交通、航天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与我们的生活等,让他们查找信息、了解信息。自己研究,以便写出这些方面的短论文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想法。
3.物理科学与新技术的交叉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但始终离不开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在教学测量的第一章中,当我们谈到纳米这个单位时,我们可以借机介绍一下纳米技术。 他还建议同学们努力学习技能,立志探索这一高科技领域。
4.物理学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
通过学习第三章“噪音”,同学们了解了人类面临的四大公害:水污染、噪音、空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社会公德,共同保护环境,我们的家园才能拥有蓝天碧水。 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题目:①研究家乡浏阳河的污染状况; ② 我们学校有什么噪音; ③我们日常环境污染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④ 农村垃圾处理方式是否科学? 等待。
5.物理与生活的交叉点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性学习应该成为物理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纽带。 比如,吹肥皂泡,细心的人会观察到:肥皂为什么是球形的? 为什么肥皂吹出来后总是先升起来再落下? 为什么有时它是无色甚至暗淡的? 因此,在学习《光的反射与折射》后,可以要求学生以肥皂泡为话题,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物质之间的三态变化后,可以解释露珠、霜、大雾、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否是水蒸气等。
2、选题
我认为初中生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观性原则
研究性学习区别于常规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有自主选择课题、确定行动计划、独立操作、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因此,应让学生参加同一活动主题有多个不同层次的课题,所确定的研究课题应能够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
2.发展原则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因此,可以采用多种研究形式,使学习者了解科学方法,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多种能力,因此所确定的研究课题应包含更多的教育因素,更好地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发展。
3、实用原则
研究性学习一般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物理、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问题,直接体验社会和科技进步,让学生在动动手、动脑、体验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作用。对人类来说,它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以及知识的力量。
4、可行性原则
选择研究课题时,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特长、学校和社区现有的教学资源以及教师和指导专家的指导水平,使研究性学习真正落到实处。 。
三、探索主题
确定主题后,学生应该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首先,我们要求学生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或者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或者学校组织教师或专家学者来学校讲课,或者通过网络进行讨论,征求意见。 方案提出后,还应送交物理老师进行相关审查,避免提出违反科学规律的问题。
4. 老师指导
在整个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 当学生遇到远远超出自己能力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在探究式学习中物理资源网,我们提倡学生探索略高于课堂知识的主题。 这样,他们不仅开发了智力,还增强了能力。 这样,学生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探索中增长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指导,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相关文章: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08-17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合作教学08-02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高效教学08-20
交际英语研究性学习实施案例分析08-17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08-23
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08-01
【初中物理】物理教学中实施合理提问的建议08-17
体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08-17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