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物理会有很多知识点。 下面Study La小编给大家带来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课知识点总结一
运动描述
1. 基本概念
1.质点
2. 参考系统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距离: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 可以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是一个向量。 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距离。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度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度=距离/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度
8. 加速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速度方向不确定。 (或与合力方向相同)
2.运动图像(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像(即位移图像)
(1). 纵向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 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以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3) 斜率表示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速度的大小,正负斜率代表速度的方向。
2. vt图像(速度图像)
(1). 纵向截距代表物体的初速度。
(2) 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恒定速度沿直线移动(加速度的大小发生变化)。
(3) 纵坐标表示速度。 纵坐标的绝对值代表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值代表速度的方向。
(4) 斜率代表加速度。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正负斜率代表加速度的方向。
(5)。 该面积代表位移。 横轴上方的区域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区域表示负位移。
3. 实验:使用点计时器测量速度
一、两种打点设备的异同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以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测量位移。
(2)、可以计算通过某一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加速度
2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研究
1、基本关系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2. 推论
1. vt/2=v=(v0+v)/2
2.vx/2=
3. △x=at2{xm-xn=(mn)at2}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公式
应用基本关系和推论时请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处于哪个运动过程高中物理必修二,并根据问题的含义画出图表。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有多个解,并寻求最佳解。
3、运动的两个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a=gv=gth=1/=2gh
(2)、垂直向上投掷运动; v0=0a=-g
4、关于追击和遭遇问题
1.找出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 两个物体的速度相等是两个物体之间距离最大或最小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方法、数学方法、图像方法。
5.了解伽利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3、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交互
1. 三种共同力量
1、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引起。 尺寸:G=mg,方向:垂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相当于重力作用点)
2. 弹性
(1)、变形、弹性变形、定义等。
(二)生产条件:
(3)、张力、支撑、压力。 (根据力的作用命名)
(4)弹簧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采用假设法判断是否存在弹性。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 大小应该用“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 大小:f=uN。 也可以用“力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决。
(3)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
2. 力的合成
1. 定义; 从分力中寻找合力的过程。
2、组合规则:平行四边形规则或三角形规则。
3. 求合力的方法
①. 绘图法(使用比例尺和量角器)②. 计算方法(通常使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3、力的分解
1.分解规则:平行四边形规则或三角形规则,
2、分解原理:按实际效果分解(即力的两个分力方向已知)
3. 将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量
①. 给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解法独特)
②. 给定一个分量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分量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
(注:通过做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来判断)
4、合力与分力呈“等价替代”关系。
3、实验:探索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4 高一物理必修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况)
2.两个概念:①、力
②. 惯性:(所有物体都有惯性,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2.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无法从纯数学角度表达)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要点:
①. 式中,F为物体上所有外力的合力。 ②. 矢量性③. 瞬时性
④. 独立性⑤. 相对论
3.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 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效、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
④ 各有各的效果
3.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异同
4、机械单元系统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2.应用:用单位来判断结果表达式,可以确认错误(但不能确认正确性)
5. 动力学中的两类问题。
1.给定物体上的力,求物体的运动(v0vtx)
2. 给定物体的运动,求物体上的力(F 总力或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一)明确研究对象。
(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绘制受力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方向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 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列在 Y 轴和 X 轴上。 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应统一单位,一般为SI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 抓住力条件和运动条件之间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6.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三角形解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
2、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平衡,闭合三角形法是最简单的。 如果物体受到四个或更多力的平衡,则采用正交分解法。
7. 超重和失重
1、超重、失重现象
2、超重力是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超过ma; 失重意味着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失去ma。
高中物理必修的两个知识点
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作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物体受到净外力F作用时,会产生F方向的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作直线运动;
(2)如果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将作曲线运动。
3、物体作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侧。
4、水平投掷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投掷,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运动。
子运动:
(1)由于水平方向没有力,所以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在垂直方向的初速度为零,仅受重力影响,物体自由运动。
5、以投掷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垂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 ①水平分割速度: ②垂直分割速度: ③t秒结束时的合成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以用该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来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并以相等的次数经过相同长度的圆弧。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速度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与通过弧长所需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 是瞬时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为圆周上各点的切线方向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此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化。
(2)角速度:ω=φ/t(φ指旋转角度,一转为φ),单位为rad/s或1/s; 对于某个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是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 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但不改变速度。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的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 注意:
(1)由于方向始终在变化,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方向不断变化的变加速度运动。
(2)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圆心,是变力。
(3)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到的合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时,它会逐渐远离圆心。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数G=6.67×N?m2/kg2
2、适用条件:两个可作为质点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它们是两个均匀球体,则r应该是两个球体中心之间的距离。 (当物体的尺寸远小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r时,可以将其视为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重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做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物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
4、第一宇宙速度——卫星在地球表面附近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轨道半径可以看作地球的半径)。 线速度是所有做圆周运动的卫星中最大的。
从 mg=mv2/R 或从 ==7.9km/s
5. 开普勒三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轨道速度
8、大于轨道速度的两种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量
1. 功的两个要素: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的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高中物理必修二,但可分为正功和负功。 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负功的问题(α理解为F和V形成的角度更简单)
(1)当α=90度时,W=0。 这意味着当力F的方向垂直于位移方向时,力F不起作用,
如果球在水平桌子上滚动,桌子对球的支撑就不起作用。
(2)当α0时,W>0。 这意味着力 F 对物体做正功。
例如,当人用力向前推小车时,人的推力F对小车做正功。
(3) 当α大于9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例如,当人用力阻止小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会对小车做负功。
当力对物体做负功时,通常说物体克服了力而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当球垂直向上抛出时,重力在球向上运动过程中对球做 -6J 的功。 可以说,球克服了重力,做了6J的功。说完“克服”,我们就不能再说自己做了负功了。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 重力势能是一个标量,表达式为
(1)重力势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选定的参考面而言的。 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明确选择零势面。
(2) 重力势能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重力势能在零势面以上为正,在零势面以下为负。
6、动能定理:
W是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总功,m是物体的质量,v是最终速度,v是初速度。
回答思路:
① 选择研究对象并明确其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所受的应力以及各力所做的功,求出各外力所做的功的代数和。
③清除物体在过程开始和结束时的动能总和。
④ 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7、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起作用,没有外力起作用。)
解决问题的思路:
①选择研究对象----对象系统或对象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和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适当选择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初态和终态的机械能。
④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方程组。
8. 功率的表达式: ,或P=FV 功率:描述力作用于物体的快慢; 它是一个具有正值和负值的标量。
9、额定功率是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为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在运行时实际输出的功率。 机器可能并不总是以额定功率运行。 实际功率始终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和能量耗散
成就
1、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另一个是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与物体沿力方向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 (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 单位:W→焦耳; F→牛顿; s→米。 (1 J = 1 N·m)。
4、工作原理:使用机械时,人所做的工作等于不使用机械直接用手完成的工作。 换句话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节省工作量。
5、斜面:FL=Gh 斜面的长度是斜面高度的几倍,推力是物体重量的几分之一。 (螺丝和蜿蜒的道路也是倾斜的)
6、机械效率: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称为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has/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内完成的功(W)称为功率。
计算公式: 单位:P→瓦特; W→焦耳; t→秒。 (1 瓦 = 1 焦耳/秒。1 千瓦 = 1000 瓦)
重力势能
1.电势能的概念
(1) 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即WAB = 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小,电势能的减小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 减 = 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
解释:某个物理过程中某个物理量的增加一定是该物理量的终态值减去其初态值,减少一定是该物理量的初态值减去终态值。
(3)零电势能点
电场中任何电荷的电势能为零的点。 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穷远点作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地球作为零电势能点。
注: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是任意的。
②电势能的大小是相对的。
③电场中某种电荷两点之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公式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其所带电荷的比值,称为该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特(V)。
(3) 电势是一个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量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位点
规定电势能为零的点称为零电势点。 在理论研究中,通常将无穷远点作为零电位点。 在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作为零电位点。
(6)电势是相对的
电势的大小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 根据零电位点的选择不同,同一点的电位值也会不同。
(7) 电势沿电场线方向越来越低。 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下降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您可能感兴趣:
1.必须熟记高中物理知识点
2.高一物理笔记整理
3.高中物理复习知识汇编
4.高中生必修课2物理知识总结
5、高中物理必修课公式1、2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