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课融融(预备作业)(原卷版) 1、腐竹光滑细腻。 冻融后会出现许多小孔,成为美味的“冻腐竹”。 冻腐竹形成许多小孔的原因是()。 A。 腐竹是冷缩成型的; B.由腐竹膨胀制成; C、冷冻室的霜是踏入腐竹产生的; D、腐竹里的水遇冷先结冰,再化成水。 冰块都是液态的,下图可以正确反映冰块状态变化的过程()。 3、2013年央视3·15将揭露黄金造假:一些不法商贩将少量金属铱粒掺入黄金中,以谋取暴利。 已知金的熔点为1064.6℃,铱的熔点为2443.0℃。 能有效测定金制品中有无铱粒的方法是()。 A。 加热至1064.0℃,观察是否有铱粒; B、加热至1065.0℃,观察是否有铱粒; C、加热至2444.0℃,观察是否有铱粒; D、加热至3507.6℃,观察是否有铱粒。 4、铝锅可以熔锡,锡锅不能烙铁。 这是因为 ( )。 A。 铁比锡轻 B. 铁比锡硬 C. 铁比锡传递质量快 d. 铁的熔点比锡高。 如图所示,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物质是(填“晶体”或“无定形”),BC段的物质是一种状态(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
6、如图所示,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 由图中给出的信息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该物质在第4~6分钟(填写“固液共存态”、“固态”))、“液态”或“气态”)。 7、南方的冬天,天气很冷。 为了防止菜窖里的蔬菜冻坏,人们经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 里面的温度也不算低。 8、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A和B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 在 2-10 分钟之间,该物质处于状态,并且该物质是无定形的。 9、两个实验组分别探索“冰融化时气温的变化规律”和“蜡融化时气温的变化规律”。 (1) 其中一个实验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 (2) 修正实验后,两个实验组记录的数据总结如下表。 分析表中数据,你会发现冰和蜡在融化过程中的区别为:时间...冰水温度/°C-[2030...冰态为固液-固-液-固-液-固-液-液-液-液-蜡空气温度/°C 35.040.045.049.554.058.362.566.6...蜡状固-固凝胶状稀释液-液-液...1 . 图为某种物质物理状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 下列从图像中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这些物质呈结晶状,熔点为 40°C; B、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0~5分钟; C、BC段物料不吸热,湿度不变; D. CD 段中的材料处于液态 2 。 如图所示是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已知海博熔化湿度为48℃,则( )。 A。 海浪在AB段呈固态; B. Hypo在BC段既不放热也不吸热; C. BC段海浪逐渐变小; D.海浪在CD段3吸热,如图所示,A、B两种物质的温度T随加热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物质是结晶体,B物质是非结晶体; B、物质A的熔点为210℃; C、B物质在BC段为固液共存状态; D. B物质在BC段的水温保持不变,不放热 4. 图A是探索冰的融化特性的实验装置,图B是观察状态变化的实验装置"碘锤”。 众所周知,在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为0℃和113.5℃。 对比两次实验,得出如下结论:(1)冰和碘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的过程; (2) 冰和碘在状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两者判别式()。 A。 Only (1) is B. Only (2) is C. Both are D. 都错了 5、如图A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块和蜡烛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倒入装满水的烧瓶中加热。 图 B 显示了空气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中的实验装置应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安装; B、图A中的两支试管在同一个烧瓶中加热,可以同时控制冰块和蜡烛吸收的热量相同; C.从图B可以看出,A线对应的物质的内能先减小,然后保持不变再减小; D、由图B可知,B线对应的物质为冰。 融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c水=4.2×103J/(kg?°C),同时吸收的热量相同)图像分析可知,冰的熔点为° C、冰在融化过程中的特点是吸收热量,即水温。 7、同等质量的0℃冰的降温效果优于0℃水。这是因为冰在_____时吸收热量(填写物质状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填写“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8.数学兴趣组的朋友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实验过程中,小明朋友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time/min0.511.522。 533.544.555.56 /°C (1) 请根据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B所示的坐标系中画点,并画出本次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 根据图像,当物质的温度达到45℃时,其状态为(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物质的温度在3.2分钟是°C。
(3)实验过程中,丽丽的同组朋友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体温。 你认为(填“小明”或“丽丽”)记录的数据更容易找到规律,原因是。 9、在“探索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将体温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50℃左右,每隔1分钟左右记录一次体温。 当固体完全熔化后,记录4~5次。 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横轴代表湿度,纵轴代表时间,将点连起来得到物质融化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所示。 改变图像。 (1) 物质是(可选填“晶体”或“无定形”),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2)图中C点的物体处于(可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3) 图中B点物体的内能(选择“大于”、“小于”或“等于”) 图中D点物体的内能; (4)同事把试管里的物质换成水,不管怎么加热,试管里的水都不会沸腾。 请设计一个能使试管中的水沸腾的方案:。 (只填一项方案) 10、“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实验中: (1)按图A所示实验装置组装设备,最后调整位置(填写“酒精灯”或“温度计”)。 (2)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不断有液态物质,同时水温计读数不变熔化和凝固是吸热还是放热,故判定该物质为(填入“晶体”或“无定形”)。
(3)物质完全熔化后熔化和凝固是吸热还是放热,继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熔化后温度计示值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B所示。如果实验是在标准大气下进行压力,解剖图像显示试管中的物质(填写“可以”或“不能”)沸腾。 (4) 另一组借助相同的设备进行该实验,观察到随着物质熔化,温度计会缓慢上升。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填写序列号)。 ①烧杯中的水太多 ②不断搅拌试管中的物质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壁 11、实验是检验一个理论正确与否的关键。 在学习物质熔化和熔化知识的过程中,朋友新力做了一个实验,探究“某种物质的熔点和熔点”。 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A、B所示。 (1)图A中湿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2) 图B表示的状态变化过程为(选择“①”或“②”); ① 熔化 ② 凝固 (3) 熔点或熔点约。 12、为了研究冰的融化过程,小红和小明选择了两个相同的烧瓶和等质量的碎冰,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从冰的温度-7℃开始,他们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冰完全融化,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A和B所示。(1)开始时实验中,小明测量冰块的空气温度时,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如图。 (2)小红没有加热冰块,但是冰块一直在融化,所以小红觉得冰的融化不需要放热。 她的想法是什么(可选的“正确”或“错误”)。 朋友小红画的图是(选填“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