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公式及其公式变形计算一定距离内的速度、距离和时间。
能力目标
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能够分析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并运用相应的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
1、制定解决问题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的良好意志和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距离和时间的计算》解析
教材用两个例子将速度公式转化为计算距离和时间的公式。 第一个例子有分析过程,有解决问题的过程标准,有知、求、解、答四个过程。 例2中利用参考图来帮助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这样很容易从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利用一些公式变形来求解所需的物理量。
分享建议
第一例题要重点关注解题的过程,强调解题的规范。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提供例题初中物理路程,巩固新学的公式变形知识和规范解题过程。 第二个例子重点介绍分析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思路。 一般来说,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应该画参考图来帮助分析物理过程,并在思维图上画出已知的物理量和要找到的物理量来解决问题。 该过程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教学为练习教学。 要防止要求太高、太难,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即使是基础较好的课程,也不建议添加比课本更复杂的内容。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教学建议
这一部分主要是教学练习,要注意形成解决问题的规范。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审视问题。 您可以使用图表来帮助分析。 在参考图上标记每个物理量,包括已知的和未确定的量,以及一些中间量。 首先考虑清楚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解决。 解题过程中要有公式、数值和单位,解答过程要完整。
教师在选题时可以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初中物理路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增减。 学生解题时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写出解题公式; 物理量代换不做区分,下标不明确; 单位不统一; 没有单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能用图表分析问题等。
教学设计实例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教学设计实例
【知识单元分析】
计算距离和时间的常见问题:
1. 不要写下其所依据的公式,并且不要对不同的速度、距离和时间使用不同的下标。
2、没有统一的单位。
3. 计算期间未指定单位。
4. 无需使用图表即可帮助分析复杂问题。
5、题目格式不合理,容易出错。
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分析题意,想象物体的运动,看清楚题中的已知量和待求量。
2、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公式、数学知识等进行分析。 对于更复杂的问题,应该绘制参考图来建立物理图片并分析物理过程。
3. 根据例题格式,完成知、求、解、答的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
一.速度公式及公式变形
方法一: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学过公式的变形,让学生根据速度公式直接推导。 式中物理量应以单位表示,注意根据题意可使用m、s、m/s和km、h。 ,公里/小时.
方法二:对于基础薄弱的类,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来实现。 举个例题:如果汽车以5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你可以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计算出1小时、2小时、3小时。 行驶的距离以小时为单位,答案显示在黑板1上。
距离和时间的计算公式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总结出来。
二、距离和时间的计算
1、【例1】经测量,我的正常行走速度为1.2m/s。 从家步行到学校需要15分钟。 那么到达学校需要多长时间?
2、【例2】郑州至上海铁路运行时间约14小时。 从郑州到上海需要14小时。 南京至郑州铁路全长约700公里。 假设铁路上列车运行速度相等,求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本题需要注意的问题是:(1)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结合参考图片进行分析。 参考图见补充黑板2。由于小学的一些计算题涉及到图形分析,所以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参考图。 老师对每个学生的图进行分析,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2)列出物理量时,应注意用下标标注相应的物理量。 参见补充黑板上的指示。 (3)树立等量概念。 本题中,速度相等,因此可以计算出全程的速度,并以此来计算从郑州到南京的时间。
询价活动
实践探究:体验运动的感觉
【话题】
体验运动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问问题; 猜想和假设; 制定方案并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分析和论证; 评价; 沟通与合作。
【参考方案】
坐在车里体验一下汽车静止、以一定速度正常行驶、加速、减速、转弯等时的感觉。
【评论】
1. 写一份研究过程的报告,即使没有结果。
2、发现新问题。
推荐相关资料:
>>2016年最新教师考试指导材料下载
>>在线教师考试模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