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拆迁法”突破短路壁垒
短路往往是由于开关合闸后电器(或电阻器)两端的导线直接连接造成的,初学者很难识别。
图1所示为一种常见的短路模型。一根导线直接连接到电器的两端,电阻R短路。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电阻R,因此可以从电路中“移除”电阻,移除后的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图2
2、“断裂法”突破滑动变阻器的障碍
在比较复杂的电路图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往往是通过移动变阻器上的滑动叶片来改变的,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影响我们对电路的清晰判断。
图3显示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一般视图。如果图 4 所示
的连接方法如图 4 所示,则学生很难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滑动
变阻器可以认为在滑板P处“断开”,它可以分为AP和PB两部分,即图5中的等效电路,其中PB部分短路。当P从左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AP部分逐渐增大。相反,AP部分逐渐变小。
图3
图4
图5
3 突破电压表屏障
1.“滑移法”确定测量对象
所谓“滑移法”,就是将电压表正负极接线柱的两根引线沿导线滑动到某一电器(或电阻)的两端,但电器和电源(电流表可绕行)时,在滑动引线时,确定测量对象的方法。
如图6所示,电压表的下端用“滑移法”滑移到电阻R1的左端,不难判断电压表测量的是R1和R2两端的总电压;通过将电压表的上端移动到R3的右端,还可以确定电压表正在测量R3两端的电压,同时测量电源电压。
2.“采用拆除方法”确定当前路径。因为电压表
的理想内阻是无限的,通过它的电流为零,即使电压表两端断开,也可以从电路中“移除”,以确定电流路径。如图6所示,通过“拆除法”不难确定R1和R2是串联的,然后与R3并联。
图6
4.“移除法”突破了电流表的壁垒
由于电流
表,在确定电流路径和简化电路方面存在障碍。由于电流表
的理想内阻为零,因此可以使用“移除法”来消除其障碍物,即可以将电流表从电路中“移除”,并将连接到电流表的两个端子连接起来。如图
7所示,移除电流表后得到的等效电路如图8所示。这样,电路的结构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
图7
图8
5、“等效电路法”突破了简化电路的壁垒
电路图简化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器之间的串并联关系;区分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的哪一部分初中物理设计电路图,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综合使用“等效电路法”来简化电路图。
“等效电路法”,即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没有电源、电压表、电器等,都可以看作是同一个点,从而找到每个电器两端的共同点,并绘制出简化的等效电路图。
对于图7所示电路,电流表通过“拆卸法”移除,得到图8。
A和C其实是同一个点,
而B和D其实是同一点初中物理设计电路图,即电阻R1、R2、R3连接在公共A和D之间,三个电阻并联,可以简化为图9。同时,不
难看出,电流表A1测量流经R3和R2的总电流,
电流表 A2 测量流经 R1 和 R2 的总电流,如图 10 所示。
图9
图10
@所有同学,你得到这5种方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