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海门区树勋初级中学 陈军
摘要:科学思维是物理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 在物理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对此,笔者在实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不仅能理解物理知识,还能通过思维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发展。物理学核心素养。 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具体介绍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灵活交叉提问、课堂留白等策略,为其他初中物理教师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提供策略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核心素养; 科学思维能力; 培训策略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出现了新的人才概念。 新人才理念的出现,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教学改革要求,即培养具有核心能力的人才。 在此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相继提出核心能力和学科核心能力,指导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和未来社会的必要素质和关键能力。 物理是初中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是该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 什么是物理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解释。 通过阅读课程标准内容,笔者发现物理核心素养由四个维度组成。 科学思维是其中的一个维度,是学生发展其他三个维度的关键。 所谓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从物理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推理和论证,最终解决物理问题。 ,以及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以形成能力的活动。 由此可见,物理课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需要实际问题、主动思维、物理探究等要素。 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采用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维
学生的独立思考是物理课堂中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基础。 独立思考是学生浓厚的思考兴趣的结果。 对此,要让学生在物理课上思考,教师首先需要调动他们的思考兴趣。 从上述科学思维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学习评价,实际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关键。 实际问题存在于实际场景中。 情景教学是呈现现实场景的主要方法。 因此,在物理课上,笔者首先会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创设物理场景,呈现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熟悉的影响下产生思维兴趣,自主探究物理内容,促进持续思考。
以“光的反射”为例,在课堂介绍时,作者先用激光笔在墙上打出一个亮点,然后用喷雾器沿着激光笔的中间部分喷出气雾,墙上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然后,作者在黑板上挂了一面镜子,将激光笔的光线斜射到镜子上,还用喷雾器喷出气雾,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实验情境自然就产生了。 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独立思考,探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本课的内容——光的反射,将学生带入了新的知识。 可见,创设引入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借助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物理定律,为深入探索物理定律做好准备。
2、设置灵活的交叉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物理课上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是促进课堂教学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锻炼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思考从问题开始。 简单地说,在物理课上,教师将每个物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问题,根据教学需要一一向学生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思考。 ,不断深化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因此,为了在物理课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笔者会巧妙地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以“力与运动的关系”为例,课堂上,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一系列与磁悬浮相关的问题。 悬浮在空中的火车是什么状态? 磁悬浮列车为什么漂浮在空中? 磁浮列车悬浮在空中时受到什么力作用? 磁悬浮列车会与其他物体接触吗? 如果不与其他物体接触,磁浮列车是否会受到弹力? 由此可见,作用于磁浮列车的主要力量有哪些? ……一一提出问题,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 尤其是在思维的影响下,学生主动迁移所学物理知识,探索问题答案,有效解决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通过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对磁悬浮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对特定情境下物体所受的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锻炼了思维能力,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3、利用课堂留白来带动学生思考
课堂留白是指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留出供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活动的时间。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头到尾讲解物理知识,很容易出现走得太远、做得不够的问题。 我们原本希望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但他们的希望落空了。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思考,或提出新问题,或深入理解知识,都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基于此,在物理课堂上,为了带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形成科学思维能力,笔者经常在课堂上使用留白。
以“速度”为例,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作者联系生活现象,向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个问题:A和B约定从A点步行到B点。其中,A先步行半场并进行下半场; B 上半场步行初中物理学习评价,下半场跑步。 如果A和B以相同的速度行走和跑步,那么谁从A到B花费的时间更少? 提出问题后,作者并没有像之前的教学那样提出平均速度=总距离/时间的公式。 相反,我尊重学生的学习并鼓励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会转移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A、B的速度:A从A点出发后,一半的时间都在跑步。 同时,跑步距离比步行距离长。 . B的跑步时间和步行时间相同,这意味着A的跑步距离比B的距离长,而他步行了剩下的距离,从而确定A花费的时间较少。 学生这样分析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因为学生这样思考,并没有使用物理公式
作者借势引入物理公式,引导学生继续思考。 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主动将前面的分析与物理公式联系起来,从而借助物理现象来理解物理公式。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4、进行实验研究,帮助学生思考
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学生思考物理的载体。 在观看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物理规律。 学生在操作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也会积极思考实验方法,探索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 因此,在物理课堂上,教师要想帮助学生积极思考,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物理实验活动。
以“阻力”为例,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围绕知识点“决定阻力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 笔者在指导学生时,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阻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问题的影响下,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各种猜测,如与导体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等相关的猜测。 根据学生提出的猜测,作者鼓励他们进入合作学习小组,与小组成员交流影响阻力的因素,研究影响阻力的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笔者还提出了以下问题:进行实验时需要使用哪些实验仪器? 实验过程中需要确定哪些值? 应观察哪些现象? 等待。 随后,学生们根据合作交流的结果,选择了合适的设备进行实验。 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连接了如下电路图:
同时,用换算法观察电流表的数值并做好记录,以确定电阻的大小。 这个过程使学生能够参与思考过程。 在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思考实验现象,确定影响电阻的因素。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借助实验现象轻松理解物理知识,还能有效锻炼思维,有利于物理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5、绘制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思维,需要运用适当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是发散思维的工具,可以方便学生思考,提高思维水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家指出,学习是学生整理、总结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活动。 物理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一解决问题来理解每个物理知识点。 一些物理知识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但大多数学生受自身学习能力的影响,难以分析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影响了知识学习的效果,也影响了思维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传递知识,制作框架图,将物理知识点放在一起,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构建物理知识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理解,同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以“物质状态的变化”为例,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了解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结的内容。 这些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很多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受到影响。 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存在知识混乱的问题,影响知识掌握的效果。 基于此,作者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分析所学内容,确定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并创建思维导图,以框架的形式结合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 在协作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特别是通过碰撞思维,不仅理清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了知识内容,而且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策略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是可行的。 因此,教师在组织物理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和物理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多种策略,如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灵活提问、运用课堂留白、进行实验探索、绘制思维导图等,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活跃思维,在思维的影响下理解物理知识,同时锻炼思维能力,促进科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高物理课堂的学习效果.
参考:
[1] 张文发.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核心素养——高效初中物理课堂的初步探索[J]. 山东教育,2019(32):46-47。
[2] 张峥.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J]. 情感读者,2019(17):75。
[3] 孙娟. 触动思维之弦发展学生能力——以“速度”概念教学为例[J]. 中学物理, 2019, 37(04): 44-46.
[4] 丁家琪. 初中物理科学思维层次分类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探讨——以“运动相对论”课为例[J].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05):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