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沉浮知识点总结如下:
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下沉,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会上浮,最终漂浮在液体表面。
沉底和悬浮条件都是重力=浮力+支持力,不同的是沉底时物体与容器底紧密接触(即物体下表面没有液体),此时V排=V物;而悬浮时物体与液体部分紧密接触,此时V排>V物。
漂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和支持力合力为0,物体重力大于所排开液体重力时物体会上浮,最终漂浮。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或下沉的。
沉浮条件与物体的体积有关(浸没时),物体体积大,排开液体体积大,物体所受浮力大,因此物体会上浮。
此外,潜水艇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在生产、生活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轮船、气球、飞艇、热气球等。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沉浮知识点总结:
1.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当F浮=G物时,物体悬浮或漂浮。
2. 判断物体浮沉最简单的方法是称重法:F浮=G-F′。
例题:
一个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已知它底面与水接触的面积是2dm2,求它受到的浮力有多大?
分析: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它自身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它受到的浮力。
已知:V物=1dm3=1 × 10-3m3,S物=2dm2=2 × 10-2m2
求:F浮
解:F浮=G-F′=m物g-F′=ρ物V物g-F′=ρ水V物g-F′=ρ水S物h物g-F′=ρ水S物Sh水gS物 = ρ水h水S物h物S物 = ρ水V物h水 = 1 × 103kg/m3 × 1 × 10-3m3 × 1m = 1N。
答: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