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示范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理论
实验视频:
动漫视频:
【实验原理】
一维碰撞中,测量碰撞前后物体的质量m和物体的速度v、v',求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和碰撞前的动量p'=m1v1'碰撞后+m2v2’,看看碰撞前后的动量是否守恒。
【实验方法】
实验方案一:借助气垫滑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实验设备】气垫滑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锤、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带、撞针、橡皮泥等。
【实验步骤】 (1)质量测量:用天平测量滑块的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气垫滑轨。
(3)实验:接通电源,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量不同条件下两个滑块的计时。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初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碰撞前后的速度。
(4)验证:一维碰撞动量守恒。
实验方案2:借助等长的吊线悬挂等大小的球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实验设备】细线摆球(两套)、铁架、天平、量角器、坐标纸、胶带等。
【实验步骤】 (1)质量测量: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
(2)安装:用等长的吊线将两个大小相等的球吊起来。
(3)实验:一个小球静止,另一个小球被拉起,当它落下时,它们发生碰撞。
(4)速度测量:可以检测球被拉起的角度,进而计算出碰撞前对应球的速度,检测碰撞后球摆动的角度,计算出碰撞后球的速度。碰撞后对应的球。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动量守恒。
实验方案三:两车在光滑桌面上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
【实验设备】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实验步骤】 (1)测量质量:用天平测量两辆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定时器固定在光滑的长木板一端,用纸带穿过打点定时器,连接到卡车侧面,在打点定时器的碰撞端安装撞针和橡皮泥。两辆卡车。
(3)实验:接通电源动量定理实验设计,让A车移动,B车静止。 当两辆车发生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两辆车连成一体移动。
(4)速度测量:通过纸带上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和时间,按v=ΔtΔx计算速度。
(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动量守恒。
实验方案四:借助滚珠在滑道上滚动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器材】滑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等。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选择质量较大的球作为入射球。
(2)如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 调整并固定溜槽,使溜槽底部水平。
(3)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铺在合适的位置。 记下粗垂直线所指向的位置 O。
(4)握住被击碎的球,让击发的球从滑槽上的固定高度滚下,重复10次。 使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以包围球的所有着陆点。 中心P是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5)将被击碎的球放在溜槽的末端,同时让入射的球从溜槽中流出。
从高处自由滚落,使它们碰撞,重复实验10次。有步骤
按照步骤(4)的方式,标记出击球落点和被杀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该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所示。
(6)连接ON,检测线段OP、OM、ON的粗细。 将测试数据填入表中。 最后代入m1=m1+m2看是否在偏差允许范围内成立。 【来源:课题网ZXXK】
(7)整理实验器材并放回原处。
(8)实验推导:在实验偏差范围内,碰撞系统动量守恒。
【防范措施】
1、前提条件:两个碰撞物体应为“水平”且“正面碰撞”。
2.节目提醒
(1)如果借助气垫滑轨进行实验,调整气垫滑轨时要注意使用水平仪,保证滑轨水平。
(2)如果用摆球进行实验,静置时两个小球的中心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摆线应位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3)如果用长木板进行实验,可在长木板下垫一小块木头,以平衡摩擦力。
(4)如果借助滑槽进行实验,入射球的质量应小于被接触球的质量,即:m1>m2,以免m1急剧下降冲击后。
3. 探究推论:所求的不变量在各种碰撞情况下必须不发生变化。
【案例分析】测试点1 借助气垫滑轨验证动量守恒理论
实施例1 同事用打点计时器和气垫滑轨做了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原理。 气垫滑轨装置如图3A所示。 腔体滑轨的两个工作面上均匀分布一定数量的小孔,将压缩空气源源不断地注入滑轨的腔体中,空气就会从小孔中喷出,使滑块稳定地悬挂在滑轨上,这大大减少了滑块与滑轨之间的摩擦造成的偏差。
图3
(1)以下是实验的主要步骤:【来源:课题网ZXXK】
① 安装气垫滑轨,调节气垫滑轨调节旋钮,使滑轨水平;
②向气垫滑轨内注入压缩空气;
③将打点定时器固定在弹射架两侧靠近气垫滑轨上端的地方,将纸带穿过打点定时器和弹射架固定在滑块1上端,调节滑轨的高度打点定时器,直至滑块拖动纸带时,纸带始终处于水平方向;
④使滑块1挤压滑轨上端弹射架上的橡皮绳;
⑤ 将滑块2放在气垫滑轨中间,已知两滑块碰撞后会一起移动;
⑥先让滑块推动胶带一起移动;
⑦取下纸带,重复步骤④⑤⑥,选择理想的纸带如图B所示;
⑧ 实测滑块1(含撞针)质量为310g,滑块2(含橡皮泥)质量为205g。
尝试建立实验步骤⑥的内容。
(2) 已知打点定时器每0.02秒打一个点。 估计两个滑块相互作用前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为·m/s; 两个滑块相互作用后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总和为 kg·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来源:..Net ZXXK】
(3) 试解释(2)中两个结果不完全相等的主要原因是
。
:学#科#网]
【案例分析】测试点2借助平抛运动验证动量守恒理论【来源】
例2(2011·北京文总·21(2)) 如图4所示,“碰撞实验器”可以用来验证动量守恒原理,即研究碰撞前后动量的关系轨道水平部分的两个小球。
图4
①实验中不易直接测量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仅通过检测(在选项前填写符号)即可间接解决这个问题。
A。 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 球的投掷点距地面的高度H
C.球在平抛运动中的射速
②图中O点为球投掷点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实验中,让入射球m1从斜坡上的位置S多次释放,找到其平均落点位置P,并检测水平填充距离OP。 之后,将被碰触的球m2静止地放在轨道的水平部分,然后入射球m1从坡道上的位置S释放,与小球m2碰撞,如此重复多次。
然后是要完成的必要步骤。 (填写选项前的符号)
A。 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和m2
B. 检测球m1开始释放的高度h
C。 检测投掷点距地面的高度H
D. 分别求m1和m2碰撞后平均着陆点的位置M和N
E. 检测扁平灌装过程 OM、ON
③若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可表示为(用②中检测到的量表示); 如果碰撞是弹性碰撞,则还应满足表达式为(用②中检测到的量表示) .
④ 测量后,m1=45.0g,m2=7.5g,球落地点平均位置与O点的距离如图5所示。m1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p1和p1′,那么 p1:p1′=:11; 如果碰撞结束时 m2 的动量为 p2′,则 p1′:p2′=11:。
图5
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之比为p1'+p2'p1。
⑤ 有朋友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改变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平抛运动中所触及的小球的射速就可以降低。 请利用④中的已知数据,分析估算触球平抛运动m2的ON最大值为 。
【赛道训练】
1、做“验证动量守恒原理”实验时,入射球a的质量为m1,接触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直径为r。 每个小球的落点如图6所示。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好使用与入射球和接触球相同尺寸和质量的小球
B.让入射球与被触球连续碰撞10次,每次入射球必须从滑槽的不同位置滚下
C。 待验证的表达式为m1=m1+m2
D. 待验证的表达式为m1=m1+m2
E. 待验证的表达式为 m1(-2r)=m1(-2r)+m2
2、同事利用图7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原理,用一根重量轻的细线将球1悬挂在O点,使得球1的中心到O点的距离悬挂点 O 为 L,将接触到的球 2 放置在光滑水平的桌面上。 球1在右侧A点从静止状态释放(OA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为α),当到达最高点时,正好与球2发生碰撞。碰撞后,球1继续向左移动 在位置C处,球2落在水平地面上,到达距离桌子边缘水平距离x处的点D。
(1) 上述数学量中的α、L、x均已在实验中测得,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需要测试的数学量为:
(2) 请用测得的化学量与已知的化学量相结合来表示球1和球2碰撞前后的动量:p1=; p1′=; p2=; p2′=.
3、为了验证碰撞中动量守恒,应在气垫滑轨上进行实验,气垫滑轨可以大大减少阻力,这样可以认为碰撞前后滑块的运动情况作为匀速运动。 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在某次实验中,两个铝制滑块A、B在一条较长的水平气垫滑轨上碰撞,用闪光灯每隔0.4秒拍摄一张照片,而且每次拍摄的闪光持续时间都很短。 如图8所示,已知A、B之间的质量关系为mB=1.5mA,进行4次射击,第一次是在两个滑块翻转之前,接下来的3次是在两个滑块翻转之后。碰撞。 A原本处于静止状态。 假设在闪光照片拍摄期间动量定理实验设计,A、B的滑块在10cm到105cm范围内移动(根据滑块上箭头的位置),根据闪光照片尝试找出:
图8
(1) 滑块A和B碰撞前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2)根据闪光照片分析,显示两个滑块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4、气垫滑轨(如图9)工作时,空气从滑轨表面的小孔中喷出,在滑轨表面与滑轨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滑块的内表面,使滑块不接触滑轨。 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少了滑块移动时的阻力。 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原理,在水平气垫滑轨上放置两个质量为a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接。 两个打点定时器所使用的电源频率为b。 待气垫滑轨正常工作后,打开两个打点定时器的电源,让两个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 两个滑块碰撞后,它们粘在一起并继续移动。
图10是实验中打印有透明点的纸带的一部分。 在纸带上,以6个相同宽度的连续点作为一段来定义纸带。 用标尺分别测量其厚度x1、x2、x3。 若题中各化学量的单位为国际单位,则两个滑块碰撞前的动量分别为 ,则两个滑块的总动量为 ; 碰撞后两个滑块的总动量为 。 重复上述实验几次。 如果两个滑块碰撞前后的总动量在实验偏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原理得到验证。
图10
5、气垫滑轨上有两个滑块A、B。 开始时,两个滑块是静止的,它们之间有一个压缩的轻弹簧。 滑块之间通过绳子连接(如图11A所示),绳子烧断后,两个滑块向相反方向移动。 图B是它们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 频闪频率为10Hz。 从图中可以看出:
图11
(1)A、B离开弹簧后,应移动。 已知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200g和300g。 根据照片中记录的信息,从图中可以看出,闪光灯照片与事实明显不符。 地点是____。
(2) 如果不计此误差,则分离后,A的动量为m/s,B的动量为m/s。 在本实验中,得出“在实验偏差允许的范围内,两个滑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的推论依据是__。
参考答案
【案例分析】
例1 (1) 打开打点定时器电源,松开滑块1 (2) 0.6200.618 (3) 纸带与打点定时器限位孔有摩擦
例2①C②ADE或DEA或DAE
③m1·OM+m2·ON=m1·OP
m1·OM2+m2·ON2=m1·OP2
④142.91(1~1.01均可) ⑤76.8
【赛道训练】
1.D.
2、(1)球1的质量m1、球2的质量m2、台面高度h、OC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β
(2)m1
3.视图分析
分析(1)从标题的意思可以看出,
接触前:vA=0
触摸后:
m/s=0.5m/s0.2[来源:Z,xx,k.Com]
从碰撞发生到第二次拍照,A移动的时间为
t1=vA'ΔxA"=0.750.15s=0.2s
可以看出,从拍到第一张照片到发生碰撞的时间为
t2=(0.4-0.2)s=0.2s
则物体 B 撞击前的速度为
vB=Δt2ΔxB″=0.20.2m/s=1m/s
(2) 碰撞前动量:
p=mAvA+mBvB=1.5mA
碰撞后的动量:
p'=mAvA'+mBvB'=0.75mA+0.75mA=1.5mA,可见p=p',因此两个滑块碰撞前后动量守恒。
4. 0...2ab(x1-x3)
0.4abx2
5、(1)匀速直线两滑块A、B之间的第一个区间
(2) 0.0180.018 两个滑块A、B动作前后的总动量保持不变,均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