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
一、声音的产生: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不是没有声音,而是没有了振动产生的声波。
2. 声源: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 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是一种机械波,靠介质传播。
2.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三、声音的特性
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另外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 音色: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相同,但音色一般是不相同的。
四、噪声及其控制
1. 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 控制噪声的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 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用箭头标出光线的方向后可画一条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实线或虚线)。光线画得越细越好且不能带箭头(实线箭头在后面画)。光线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光的入射点(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的反射和折射时也要画出光线。
4. 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真空的2/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都表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5.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定律描述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只说结论不说条件。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叫入射点;反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叫法线;垂直于反射面的直线叫法线。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和反射角之间有夹角(也称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是反射定律内容的具体化。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减小。垂直于镜面的光线叫全反射光线。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大小相等;③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④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用对称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二、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但当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不一定都大于入射角,因为当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变。光的折射现象: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如鱼变浅;从空气射向玻璃中的光束发生偏折等都说明光在不同物质中发生折射。
三、光的色散: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组成的。太阳光(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色散的结果是各色光按顺序排列形成了连续光谱。红光外侧的光线颜色不断加强的是红外线;紫光外侧的光线颜色不断加强的是紫外线。它们都是不可见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要结合红外线、紫外线的特点具体分析解答。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在(400~760)nm之间。可见
题目:设计一个过滤装置来去除水中的杂质。
知识点总结:
2. 过滤装置的组成:过滤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漏斗、一个滤纸或滤膜、一个承接容器(如烧杯)以及一个用于加压或抽吸的泵。
3.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 滤纸或滤膜需要平整且紧贴漏斗;
- 滤液应该缓慢地通过滤纸或滤膜;
- 滤液和滤渣应该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以避免交叉污染;
- 过滤过程中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滤纸或滤膜。
例题解答:
设计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来去除水中的杂质。
所需材料:一个漏斗、一个滤纸、一个烧杯、一个泵。
步骤:
1. 将滤纸平整地放在漏斗上,确保滤纸紧贴漏斗。
2. 将水倒入漏斗中,通过泵加压或抽吸,使水通过滤纸。
3. 观察并记录滤液中的杂质和水的分离情况。
4. 当滤液变得清澈时,停止过滤,将滤渣和滤液分别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5. 清洗漏斗和滤纸,以备下次使用。
这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可以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微生物等杂质。通过调整泵的压力和滤纸的材质和大小,可以优化过滤效果。此外,定期更换滤纸或滤膜也是保持过滤装置有效性的重要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