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动量和动量定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冲量的概念,了解动量定律及其表达方式;
2、借助动量定律,可以解释相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动量和动能的区别,以及动量定律和动能定律。
2、流程与技巧
通过典型事例的讨论,总结运用动量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3、情感心态和价值观
关注动量定律的构造过程,了解牛顿第二定理与动量定律的关系,以及动量定律作为独立的实验定律在数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内容是“动量和动量定律”。 本节分为两个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动量定律”是第十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它是第一节“实验:探索碰撞守恒量”的延续,也为第三节“动量守恒理论”奠定了基础。 根据。 因此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新教材,“动量法则”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律”是牛顿第二定理的进一步发展。 它侧重于力随时间的累积效应,为解决热问题,特别是冲击和碰撞类型的热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因此,动量定律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在“动量定律”部分,中学生在学习动量、牛顿第二定理、运动学公式的基础上,用由特殊到常见的科学具体方法,学习动量定律的精髓。 也是进一步学习《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任务是动量定律的介绍和动量定律的应用。
同时,《科学与足迹》也是一本很好的情感心态、价值观教材。 通过阅读,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还可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业状况分析】
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动量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二定理、运动学公式等,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逐渐从形象思维转向具体思维。 因此,教学中需要依靠一些感性知识,加强直觉和形象,便于中学生理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量定律及其应用。
难点:1、动量定律应用时如何处理动量的方向;
2、估计同一物体在一定过程中受到多个力时的冲量的方法。
【法学辅导】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相互评价
【教辅计划】
教程视频:猪肉掉落到硬地板和海绵上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班主任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预习老师:请第一组代表出示预习题。
(同时检查其他中学生课前独立预习的完成情况,并做好记录。) 1、学生代表展示;
2、同组成员的补充; 检验中学生自主预习情况。 介绍:请观看下面的视频。 (播放猪肉去向视频)观察现象,感受不同。 引起中学生的关注:这是为什么呢? 中学生猜测者: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来探讨一下动量定律及其应用。 找出哪些问题是本课的重点。 明确主题,切入合作研究。 合作探索 1.动量测定 律师:现在大家已经很熟悉牛顿第二定理的物理表达式F=ma了,但是牛顿是通过动量来表达力与运动的关系的。 下面我们尝试从起点推导出力与动量变化的关系。 请完成教程计划,共同探究“1.动量定律”部分的问题 1、参照图16.2-2,探究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动量变化与力的关系;
2、完成教案中《动量定律》第2、3、4、5部分的四题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新教材,并在数学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交流讨论。 培养中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师:下面请第二组代表演示一下“物体的动量变化与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 1、学生代表发言;
2、同一群体的补充成员;
3、其他群体的朋友指责;
4、第二组朋友解惑。 培养中学生组织语言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能力。 强化团内团结和团间竞争意识。 师:请第二组代表回答问题(1)、(2)。 1、学生代表发言;
2、同一群体的补充成员;
3、其他群体的朋友指责;
4、第二组朋友澄清疑惑; 师:请第三组代表回答问题2-5。 1、学生代表发言;
2、同一群体的补充成员;
3、其他群体的朋友指责;
4、第三组朋友解疑; 2.应用实例教师:完成教材P8【实例2】,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相应问题 1.独立完成教材P8【实例2】;
2.在化学主任的组织下讨论教案中的相应问题。 培养中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