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动力分配原理有以下几种:
1. 整体法: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用整体受到的外力去分析整体的运动情况,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利用整体加速度和接触面之间的作用力去分析个体的运动情况。
2. 隔离法:把研究对象从相关的物体体系中分离出来,单独地分析它的受力和运动情况的方法叫隔离法。
3.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合外力等于0或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与其质量成正比,并且可以由加速度求出合外力。
动力分配原理是动力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它适用于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所有问题。动力分配原理即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广应用,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以类比于动力与阻力的关系。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物理老师或查阅物理书籍。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20N、方向与地面成30度角斜向上的拉力作用,物体移动了2m距离,求物体所受摩擦力和拉力各做的功。
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列出物体受到的力的情况和运动情况。物体受到重力、拉力、摩擦力的作用,在水平地面上向右移动了2m的距离。
1. 拉力:大小为20N,方向与地面成30度角斜向上。根据力的分解,可以分解出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大小为10√3N的斜向下的分力,以及一个大小为10N的水平分力。
2. 摩擦力:由于物体在水平地面上移动,所以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即向左。根据摩擦力公式,摩擦力的大小为f = μ(mg - Fsin30°) = 5μ(10 - 10√3/2) = 5(15 - 5√3)N。
接下来,我们需要根据动能定理或动量定理求解各个力所做的功。
拉力的功为:W = Fs = 20 × 2 = 40J
摩擦力的功为:Wf = - fs = - (5(15 - 5√3)) × 2 = - (150 - 10√3)J
所以,拉力做的功大于摩擦力做的功。
总结:通过这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动力分配原理在求解物理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我们可以列出动力分配方程,进而求解各个力所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