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检测平均车速的教学设计内容。 更多关于平均速度检测的PPT讲义、教案、学习计划、试题、讲义、教案、教学设计等精彩内容,请参考:检测平均速度PPT教学计划等教学资源概括
本文目录
相关信息
整体设计
实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教学是落实数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中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新《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该节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检测物体运动的速度。”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教学具有多维的课程目标。 化学实验除了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外,还应在培养实验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学生“测量平均速度”实验。 主要功能是让中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提高实验能力; 同时让中学生巩固平均速度的概念,练习用秒表计时。 教材选择了更容易找到的斜面和更容易操作的用刻度尺测量宽度、用秒表检测时间的方法。
3D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学会用秒表和秤正确检测时间和距离,计算平均速度,逐步训练中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知道平均速度是用来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初步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的数学量一段时间内或一定距离内。
流程与技巧
1、掌握使用化学仪器的基本技能——秒表和秤。
2.体验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中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地测试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培养中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让中学生用秤和秒表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准确的计时对中学生的实验方法有更高的要求。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日程
1课时
课前计划
实验器材、文字、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讲义。
教学过程
导出新类
上下文派生
班主任示范卡车从坡顶滑到坡底。 中学生观察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反思,班主任提问:货车从斜坡上滑下来是什么运动? 数学中,用来描述运动物体速度的有哪些? 如何估计运动物体的速度? 物体在运动时间内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中学生答对后,班主任引出话题。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检测物体移动时的平均速度。
问题导出
小明下班回来,开在一个斜坡上,感觉车子越往下越快。 小明心想:小车在斜坡上向上行驶的速度有变化吗? 是否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来研究它?
推广新课程
一、实验方案
要求中学生自学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然后班主任要求中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原理和设备。
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秤和秒表检测变速移动昆虫的平均速度; 实验的原理是t=sv,需要检测的是运动卡车行驶的距离和通过这段距离所需要的时间。
主要有以下实验设备:
使用秤前,观察秤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做到“收好”、“读对”、“记住一切”。
使用秒表前,应观察秒表的分度值、范围和零位标记。 秒表使用方法:第一次按下-开始,长短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下——暂停,多空指针暂时停止转动; 第三下按-归零,多空手快速归零。
活动带领中学生用秒表练习计时。 班主任在坡顶上放了一辆卡车,把金属片放在坡底,开始数:“5、4、3、2、1、0”; 读到“0” 卡车放开后,中学生们迅速启动秒表开始计时,看到卡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中学生们立即按下了秒表。 几名中学生报出人数后,班主任纠正了可能的错误。
跟进示例
图为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实物照片。 图中机械秒表的短针刻度上标示的数字单位是,长针刻度上标示的数字单位是,秒表指示的时间是; 另外,照片中央的电子秒表显示的数字是“0:00.02.01”,左起第一个数字代表的时间单位是,第二个和第三个数字代表的时间单位是,而第四个和第五个数字所代表的时间单位是 ,时间单位是 ,照片中电子秒表所指示的时间是 。
答案:.01s
2.学生小组实验
要求指出,要求设备按图组装。 注意坡度越小,车子移动到底部的时间越长,时机越容易掌握。
小组实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将货车放在坡顶,金属片放在坡底,用秤量出货车将通过的距离s1,将s1和之前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
2、用秒表检测小车从坡顶滑下到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
3. 根据测得的 s1 和 t1,借助公式 v1=s1t1 计算卡车通过斜坡的平均速度 v1。
4. 将金属片移到斜坡中间,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量货车从坡顶通过坡上半距离s2所需的时间t2,计算货车通过前半距离的平均速度v2。
平均速度
s1=t1=v1=
s2=XKB1.COMt2=v2=
班主任辅导 班主任随时巡视,发现中学生的问题,进行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三、实验结果讨论
数据展示展示了由几组中学生填写的带有物理投影的实验表格,并对各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 班主任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实验得到的不同距离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同一物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在各段距离上不相等。 平均速度描述了物体在距离s或时间t内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严格来说,离开一定距离或一定时间后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生活中我们说的是一个人走路的速度是1.1m/s,而高速公路上的车速是30m/s。 这也是一个平均速度,一般来说,不需要指定时间或距离。
班主任指出,在计算物体通过一定距离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用物体通过的距离乘以通过该距离所需的时间,并注意对应关系。
4.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简单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实验结果。 在实验报告旁边,还可以对本次实验提出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朋友们,请填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内容。
跟进示例
在“测量货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平均速度的教学反思,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货车从静止状态开始,从带有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部下降,圆图为A点卡车到达,B点和C点电子表显示(数字分别代表“时:分:秒”)
(1) 实验基于速率估计公式。
(2) 为便于实验计时,坡度应相对(填“大”或“小”)。
(3) 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tBC=;vAB=/s;vBC=/s。
(4) 从实验中可以看出,小车在下降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高,说明它在移动。
(5)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 如果货车经过A点后开始计时,则测得的AC路段平均速度vAC会有偏差(选择“大”或“小”)。
分析: (1) 速率t=sv的估计公式;
(2) 坡度越大,货车移动到尽头所需的时间越短,越难计时;
(3)四个待答题涉及三个不同的化学量,研究对象也不同。 注意公式中数学量的含义; sAB=100.0cm-60.0cm=40.0cm,sBC=60.0cm-10.0cm=50.0cm,tAB=2s,tBC=1s。
AB段速度vAB===20cm/s=0.2m/s,BC段平均速度vBC===50cm/s=0.5m/s。
(4) vBC>vAB,小车速度越来越大,做变速直线运动。
(5) 卡车通过A点后开始计时,相当于缩短了卡车通过相同距离的时间,使速度值偏大。
答案:(1)t=sv(2)小(3)40.010.20.5(4)大变速直线(5)大
以上就是人教社班主任之家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平均速度检测教学设计的内容。 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欢迎加陌陌(致远网络)告诉我们!
配套资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