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大全包括以下内容:
1. 弹力: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影响因素:物体的弹性、物体形变程度。
2. 重力:
定义: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大小:G=mg;g=9.8N/kg;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3. 摩擦力:
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4. 杠杆:
定义: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种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5. 滑轮:
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但可以改变作用力方向。
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省力不省功。
6. 功:
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影响因素:力和距离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7. 功率:
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影响因素:做功多少和做功时间。
8.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I=U/R。
9. 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影响因素: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电功率影响因素:电压、电流。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当然还有许多具体的概念和实验方法,建议结合具体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过滤掉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方法
知识点:
1. 过滤是一种物质在另一物质中通过多种方式,将颗粒较大的物质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2. 过滤的原理: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液体或气体中不溶或难以溶解的物质与可溶的物质进行分离。
3. 过滤操作需要用到滤纸、玻璃棒、铁架台、漏斗等工具,以及水、容器等材料。
例题:
【实验目的】:过滤掉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实验器材】:
1. 滤纸:若干张,大小适中,可耐受一定压力,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悬浮颗粒。
2. 玻璃棒:用于搅拌和引流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3. 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撑实验器材。
4. 漏斗:一个上大下小的容器,用于过滤液体中的悬浮颗粒。
5. 水:实验所需液体。
6. 容器:一个足够大的容器,用于盛放待过滤的液体。
【实验步骤】:
1. 将滤纸折成合适的形状,放在铁架台上。
2. 将漏斗放在滤纸上,确保滤纸紧贴漏斗底部,不留空隙。
3. 将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
4. 用玻璃棒轻轻搅动液体,防止液体飞溅。
5. 过滤一段时间后,观察滤液的颜色和滤纸上的残留物。
6. 清洗滤纸和漏斗,确保下次使用时不会残留杂质。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得到了较为纯净的水。观察到滤液清澈透明,滤纸上的残留物为悬浮颗粒物。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