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如下:
1. 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4. 乐音的三要素: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5.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 声波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7. 光现象:包括光源、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0.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物距等于两倍焦距处;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以上只是初中物理的部分知识点,详细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建议查阅对应学科资料或视频。
知识点:
1. 过滤原理: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 过滤装置:铁架台、带孔的瓷片作滤纸、玻璃棒、烧杯、漏斗。
3. 注意事项:
a. 过滤时滤纸破损或玻璃棒靠在一层滤纸边缘,则滤液会直接从下口流出。
b. 漏斗末端未紧靠接收器内壁,会造成液滴飞溅。
c. 玻璃棒下端未靠在三层滤纸处,容易在过滤时戳破滤纸。
d. 烧杯不洁净,接收器内承接滤液的烧杯不洁净都会造成滤液浑浊。
例题:
实验:过滤含有泥沙的水
实验步骤:
1. 组装过滤器,并将液体导入过滤器中。
2.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清洗并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
1. 带孔瓷片或玻璃片作滤纸。
2. 铁架台、漏斗、烧杯。
3. 含有泥沙的水。
实验过程:
1. 将滤纸洗净并剪成和漏斗相适应的形状,再将其贴好放入漏斗中。
2. 在铁架台上固定好漏斗,并将烧杯放在漏斗的导管的下面。
3. 将含有泥沙的水倒入过滤器中,等待液体慢慢流过滤纸。
4.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发现水变澄清。
5. 清洗实验器材,整理并归位。
答案解析:泥沙不溶于水,会留在滤纸上,而水则通过滤纸流下,达到过滤的目的。因此,经过过滤后,水变澄清。
总结:通过本例题,我们复习了过滤的原理、装置和注意事项,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练习加深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