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热学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单位:摄氏度(℃)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 热平衡:如果两个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它们最后的温度相等,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达到了热平衡。
3.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焦耳(J)
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反映物质在吸热或放热方面的特性。
6. 水的比热容大,表示:在在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比其他物质多。
7.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其中,Q吸是物体吸收的热量,c是物体的比热容,m是物体的质量,t是末温,t0是初温。
以上就是初三物理热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知识点:
1. 什么是过滤:过滤是一种物质通过某种媒介,将另一些物质分离的过程。
2. 过滤的原理:根据物质的密度、大小、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3. 过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a. 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b. 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c. 过滤时要避免液体飞溅。
d. 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
例题:
小明家的水壶内壁有一层水垢,他决定自己动手清除水垢。他取来了一些水垢,然后倒入一定量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食醋,盖上盖子摇晃均匀。静止一段时间后,打开盖子,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
问:水垢是如何从水中分离出来的?
答案:水垢是由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物质组成,它们不溶于水,但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水垢从水中分离出来。
解析: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利用了过滤的原理,通过食醋与水垢的反应,将不溶于水的物质转化为可溶于水的物质,从而使水垢从水中分离出来。在过滤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等细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