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力和运动,以下是一些主要公式:
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两个物体。
力的单位是牛顿(N),测量工具是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方向、速度大小等改变。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公式为G=mg。
3. 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产生的,其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4. 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范围是|F1-F2|≤F合≤F1+F2,共点力平衡法则是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共点。
5.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s=v0t+1/2at^2。
6. 动量定理:物体受到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7.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此外,还有动能、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公式。具体内容还需要参考教材。
例题:一辆汽车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此时刻开始计时,刹车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求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和汽车刹车后7s内的位移。
解析:
已知:v = 6m/s,a = - 5m/s^2
根据速度公式 vt = v0 + at,可求得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
vt = v + 3a = 6 + ( - 3) × 5 = - 3m/s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刹车后汽车停止所需时间为:
t_停 = △v/a = 6/5s = 1.2s < 7s
所以,汽车刹车后7s内的位移为:
x = vt_0 + 1/2at_0^2 = 6 × 7 - 1/2 × 5 × 7^2 m = 49m
答案:刹车后3s末汽车的速度大小为3m/s,汽车刹车后7s内的位移为49m。
希望这个例子能够帮助你理解和记忆物理必修一的相关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