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大学概况
理工大学:
理学院创建于1999年,是在原华北纺织大学和中国纺织学院基础教学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所教学科研型大学。
学校承担语文、物理、热科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开设有《数学与应用物理(金融工程)》、《统计学(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应用数学(微电子)》 ”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光电测量技术)”,其中“数学与应用物理”为国家一流专业,“应用数学(微电子学)”为国家特色专业。 学校拥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物理学、光学工程、系统科学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固体热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电子信息(集成电路领域)2个专业硕士点。 “新能源材料与部件”方向交叉学科博士点; 并与姐妹高校共建“能源动力”专业学位点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物理、数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1%学科行列。
学校建有“磁约束核聚变教育部中心(成员单位)”、“非线性科学研究所”、纺织联合会“先进等离子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智能电子研究所(东华学院分院)”和许多其他科研和教学平台。 近两年来,学校班主任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大科学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数十项。 平均每年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00余篇; 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上海市自然科学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信息科技大学:
东华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成立于1998年5月,由手工与电气工程系和计算机系合并,增设通信与电子工程系组建而成。 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创办的热电专业。 学校下设手工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气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实验中心、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信息技术研究所自动化、通信技术研究所、电气工程研究所、电力电子研究所,下设电路系统研究所、物联网研究中心、纺织大数据研究中心、纺织智能重点实验室、学院办公室、学生处工作办公室等部门。 学校现有教职工116人动量定理的内容大学,全日制专科生、硕士生、博士生2200余人。
六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是中学的主要教学科研单位。 经教育部批准,学校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博士点、并获得北京市一流学科(B类)计划、“信息与通信智能系统”交叉学科博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学硕士专业有“电子信息”和“能源动力”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同时,学校还承担着“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工智能”5个专科专业的教学工作,其中“自动化”入选国家一级专家。 “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计划。
02
历年档案
2023年
2022年
分析:去年新统计理工大学电子信息招生信息。 复试分数线289,最终扩招3人。
信息科学与工程类高校成绩有所增长,报考人数基本保持不变。 复试方式历来都是笔试形式。 总分按初试+复试估算,然后从高到低排序。
03
初试参考书及大纲
理工大学
电子信息 861 普通化学
第 1 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普通化学》是理工科各专业最基础的自然科学课程。 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理论、观点和技能对实际化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计算的能力,能够满足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
考试对象为全省硕士联考考生。
二、考试方法及题型
1、考试采用闭卷面试方式,试题满分150分,均为预估题。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
本《普通化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东华学院化学与光学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 普通化学是数学的基础部分,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是许多学科的基础理论课。 普通数学的内容包括热、热、电磁、光学和原子化学五个部分。 本大纲要求考生对这五个部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基本实验方法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认识,并具备初步的应用能力:能够将基本概念、理论和技能,对一般难度的数学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计算和计算,并能与单位、数量级和已知典型结果进行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1) 热学
1.掌握描述质点运动的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角速率、角加速度等数学量。 可以依靠笛卡尔坐标系来估计粒子在平面曲线上运动时的速度和加速度。 它可以估计圆周运动中粒子的角速度。 角加速度、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2.掌握牛顿运动三大定理及其适用范围。 能用微积分解决一维变力作用下的简单粒子动力学问题。
3、掌握做功的概念,能够估算直线运动情况下变力做的功。 了解守恒力功的特点和势能的概念,能够计算重力、弹力和重力势能。
4、掌握粒子的动能和动量定律。 通过粒子的平面曲线运动,了解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原理,并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粒子沿平面曲线运动时的简单热问题。 掌握机械能守恒和动量守恒理论,掌握运用守恒理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技巧,能够分析简单系统平面运动的热问题。
5.理解旋转力矩的概念。 理解质心绕定轴旋转的旋转定理和质心绕定轴旋转时的角动量守恒。
6. 理解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了解伽利略坐标、速度变换。 掌握描述谐波振动和简谐波的化学量及其关系。 理解旋转矢量法。 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特性,能够完善一维简谐振动的微分方程,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写出一维简谐振动的运动多项式,并理解其化学意义。 了解同方向同频率的两个谐波振动的合成规律。 了解机械波形成的条件。 掌握由已知粒子的谐波运动多项式推导平面简谐波函数的方法及波函数的数学意义。 了解波形图线。 了解波浪能传播的特点以及能流和能流密度的概念。 了解惠更斯原理和波的叠加原理。 了解波的相干条件,能够利用相位差和波程差分析确定相干波叠加后振幅增减的条件。 了解串扰及其发生的条件。 了解串扰和行波之间的区别。 了解机械波的多普勒效应及其形成方式。 在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独立运动,且运动方向沿两者连线的情况下,可采用多普勒频移公式进行估算。 了解电磁波的特性。
(2) 力学
1. 了解二氧化碳分子热运动的图像。 了解理想二氧化碳的浮力和湿度公式。 通过推导二氧化碳浮力公式,了解提出模型、进行统计平均、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联系、揭示宏观量的微观本质的思路和技巧。 能够从宏观和统计的角度理解压力、温度、内能等概念。 了解系统的宏观特性是微观运动的统计表示。
2. 了解二氧化碳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3.理解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定律、速度分布函数和速度分布曲线的化学意义。 了解二氧化碳分子热运动的算术平均速度和均方根速度。 了解玻尔兹曼的能量分布定律。
4、通过理想二氧化碳的刚性分子模型,理解二氧化碳分子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的规律动量定理的内容大学,并应用该规律估算定压热阻、固定体潜热和内能理想的二氧化碳。
5、把握功热观念。 了解准静态过程。 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 可以分析计算理想二氧化碳当量体、等压、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内能增量、卡诺循环等简单循环的效率。
6. 了解可逆和不可逆过程。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统计意义。 了解熵的玻尔兹曼关系。
(3) 电磁学
1、掌握电场硬度和静电场电位的概念,以及电场硬度和电位叠加原理的叠加原理。 了解场强和电势之间的微分关系。 能估计一些简单问题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2、了解静电场的基本定律:高斯定律和分支定律。 了解使用高斯定律估算电场硬度的条件和技术。
3、掌握磁感应硬度的概念。 了解 Hau- 定理,能够在一些简单的问题中估计磁感应强度。 了解稳定恒定磁场的基本定律:高斯磁场定律和安培分支定律。 了解使用安培分支定律估算磁致硬度的条件和技术。 理解安培定理和洛伦兹力公式。
4.理解电偶极矩和磁矩的概念。 可以估算均匀电场中电偶极子、均匀磁场中简单几何形状的载流导体和载流平面线圈,或无限长直流电形成的非均匀磁场中所受的力和力矩-携带电线。 它可以分析点电荷在均匀电场和非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5.了解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 了解介质的极化和磁化现象及其微观解释。 了解铁磁体的特性。 在存在介质的情况下了解高斯定律和安培分支定律。
6.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 了解运动电动势和感应电动势。 7.了解电容、自感和互感。 能估计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容、自感、互感。 了解电能密度和磁能密度。可以估计一些简单问题中的电场和磁场能量
8、理解涡旋电场、位移电压的概念和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法)的数学意义。
(4) 波动光学
1. 了解获得相干光的技术。 掌握光路的概念和光程差与相位差的关系。 能够分析确定杨氏双缝干涉白和薄膜等厚干涉白的位置,了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工作原理。
2. 理解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单缝夫琅和费衍射暗条纹规律分析技巧。 将分析狭缝宽度和波长对衍射白光分布的影响。
3.理解光栅衍射公式。 确定光栅衍射的主要最大谱线的位置。 分析光栅常数和波长对光栅衍射线分布的影响。
4. 了解自然光和线偏振。 理解布鲁斯特定理和马利乌斯定理。 了解双折射现象。 了解如何获取和检查线性偏振。
(5) 量子理论
1、了解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和玻尔氢原子理论。
2、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实验规律以及爱因斯坦光子理论对这两种效应的解释,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3. 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设及其有效性的实验反驳。 了解物理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4.理解描述物质波动性的数学量(波长、频率)与描述物质粒子性的数学量(动量、能量)之间的关系。
5. 了解波函数及其统计解释。 了解一维坐标动量不确定关系。 了解一维的平稳薛定谔多项式。
6. 学习如何从串扰的角度说明能量量化。 了解角动量量化和空间量化。
2.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成绩比例
试题满分为150分。 其中,热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理论的分数分别约为:30分、30分、40分、30分、20分。
信息科学与工程大学
信息通信与工程+电子信息02方向
专业课836信号与系统
第一章基本概念
1.1 信号与系统
1.2 信号分类
1.3 信号操作
1.4 常用信号
1.5 系统计算与互联
1.6 系统特点
第2章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2.1 连续时间系统的微分方程表示
2.2 零输入响应
2.3 零状态响应
2.4 单位脉冲响应
2.5 频域积分
2.6 LTI连续时间系统的互连
2.7 用单位脉冲响应表征LTI连续时间系统的特性
2.8 LTI 连续时间系统的框图表示
2.9 线性时不变系统响应的分解
第3章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
3.1 离散时间系统的差分多项式表示
3.2 零输入响应
3.3 零状态响应
3.4 单位脉冲响应
3.5 频域和
3.6 LTI离散时间系统的连接
3.7 用单位脉冲响应表征 LTI 离散时间系统
3.8 LTI 离散时间系统的框图表示
第4章连续时间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
4.1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表示
4.3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功率谱
4.4 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表示
4.5 连续时间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4.6 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能量谱密度
4.7 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4.8 通过部分多项式展开求逆傅里叶变换
第5章连续时间系统的基频分析
5.1 连续时间系统的傅立叶分析
5.2 无失真传输系统
5.3 连续时间混合器
5.4 频域采样法则
5.5 调制和解码
5.6 复用
第8章连续时间系统的复杂时域分析
8.1 连续时间信号的反卷积和积分求解——拉普拉斯变换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
8.3 逆拉普拉斯变换
8.4 LTI连续时间系统反卷积分析方法
8.5 系统传递函数
8.6 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
8.7 通过零极点确定频率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