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物理老师王亚丽、化学老师李霞受河南省教研室邀请对2023年河南省高中统考卷子进行点评。 查看以下详细信息:
培风图南不断前行——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评测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素养意图,引领思维,指导教学,坚持在进步的同时保持稳定,真正做到“减量”、“提质”、“增效”。
王亚丽是郑州外国语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物理学科中心组成员,曾荣获第一国家精品课程奖。
1、展示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试题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并重、促进全面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 在检验考生“智育”的同时,也渗透了“体育、艺术、劳动”的考核,同时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 简单的感受。 例如,第10题以柑橘、钻木生火、司南、孔明灯等中国古代劳动场景和发明为话题素材。 它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融入到物理问题中,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八题以运动——踢毽子为情境,测试能量、惯性、运动、力量等相关物理知识英语作文,同时也渗透了热爱运动的健康理念。 第12题和第15题分别用滑轮提升重物和大车运输货物,营造真实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弘扬光荣劳动的教育理念。 第九题以“美丽河南,风光无限”为主题,描绘了美妙的自然风光图片,让学生在感受家乡风光独特之美的同时,运用物理变化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第二题以清新淡雅的中国画作为插图,测试与民族乐器笛子的声音相关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领略中国古典艺术的魅力。
2、立足基础知识,助力落实“双减”
试题重点测试物理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技能,不仅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自信,也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他们的终身发展。 例如,第2题中的节距、第4题中的平面镜像、第12题中的滑轮组、第15题中的两个力的平衡、第20题中的压力和速度、第21题中的欧姆定律等,均属于基础知识测试; 第十七题蜡烛、光幕、凸透镜高度的调整; 第18、19题中滑动变阻器的操作、电流表的读数、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考验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
3、注重科学思维,学以致用
试题聚焦关键能力,体现学科思想力量,突出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从“知识观”到“素养观”的转变,实现从“答题”的转变来“解决问题”。 例如,问题5用黑板擦在课堂上营造学生熟悉的探究场景,测试学生能否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分析、推理、论证来判断摩擦力的存在与否,从而识别摩擦力的存在与否。不同层次的思维层次,引导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十三题比较了橙子去皮前后在水中的状态,考验学生的观察、建模、比较和分析能力。 第21题以工程压力测量装置的工作电路图和电阻与压力关系的形象图为出发点,将电学知识与情境、材料相结合,考验学生的信息提取、模型构建、提问与解答能力。创新等
2023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科学思维”为核心、多元化情境为载体的试题框架,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科“评判世界之美、剖析万物之理”的学科特色。 试题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加关注课堂,回归教材,注重核心概念教学,强化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注重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指导知识的深度加工,注重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科学强国的责任感使他们成长为德、智、体、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接班人。
体现学科教育价值,促进核心能力发展——评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重点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格式遵循课程标准,助力落实“双减”政策。 创设现实情境,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强化“价值引领、素养为本、能力为本、知识为本”的多维度考试模式,注重知识的应用性、探索性、开放性。测试题。 尝试从“测知识”向“测能力”转变,从“答题”向“答疑”转变,充分发挥中考的教育功能和积极引导作用。
李霞是郑州外国语中学化学教研组组长、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中考专家、河南师范大学国家级培训专家、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教学科研先进个人、河南省精品课程竞赛一等奖。 郑州精品课程竞赛一等奖。
1、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试题选取古书《天工开物》和红色教育基地红旗渠为素材情境,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问题一以《天工开物》记载的传统工艺为材料,考察化学变化河南中考物理试题,探究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学知识,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和科技创新理念。 第十九题以河南临县修建红旗渠时人们自己烧生石灰的真实场景为素材。 考察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转化,挖掘河南本土资源,弘扬红旗渠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2、展示我国科研成果,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试题精选我国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在测试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考生的爱国主义、强国志、报国志。 问题9以中国化学家张清廉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测定的贡献为背景,考察元素周期表中铈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物质组成和结构的智慧。 第16题以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为载体,考察电解水反应和氢能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科研价值,注重科学与技术的融合,航天和基础知识教材,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遵循课程标准,指导标准化教学
试题遵循课程标准,强化学科基础,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知识,提高能力; 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程标准,回归课堂,严格按照化学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试题重点测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有些问题来源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或根据不同版本的课本改编的课后练习。 这些内容都得到了合理的拓展和深化,并不“复杂陌生”。 管理考试,指导中学按标准教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落实双减精神。
4、创新出题方式,减少机械刷题
试卷范围涵盖《课程内容》中包含的5个一级专题和19个二级专题的核心内容。 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适中。 既延续了以往的风格,又有所突破、创新。 试卷采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调整考试视角,加大创新力度。
例如,第25题,以碳原子、碳元素、碳的两种氧化物为线索,讲述了微观结构、材料的多样性、材料的性质、炼铁、碱的性质、实验室的产气和干燥气体的收集等。题目混合在一起,以判断对错、辨认图表、分析现象、环境意识、计算等形式呈现,题目设计精美。 例如问题22“写出一种在热水中燃烧白磷的方法”、问题23“继续探索银和铜的迁移性的补充实验”等,分别从问题引入的开放性和回答问题思维的不确定性是从实验试剂开放性和开放性的角度来设计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5、坚持素养导向,考察学科核心能力
试卷渗透化学课程核心能力,重点关注化学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突出初中化学学习必须掌握的核心化学概念(元素观、粒子观、分类观) 、变换观等)检查,如:第7题:物质的分类、第12题:元素化合价、第17题:酸碱中和反应、第19题:物质之间的转化、第21题:从分子角度解释现象。
试题重点考察学生化学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水平; 注重测试学生对化学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理解和运用; 注重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如:第11题,“控制汽车尾气时出现的微观问题”,用“示意图”创建问题情境,并以粒子模型图的形式呈现变化过程,有助于指导学生通过模型认知来学习化学。
6、注重实验探索,体现学科特色
试题通过多种实验情境的设置,检验基本操作方法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原理的科学性、方案的可行性、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等。综合考核课程标准规定的八项基础实验,如第六题“闻气味”、“点燃酒精灯”、“加热液体”、“稀浓硫酸”、第八题“配制溶液” 、第25题(4)“实验室中制备气体”等题是基础实验的检验; 第22题和第23题是“探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和“探索铝、铜和银的金属流动性”,第24题“粗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等实验考察,第25题“炼铁” 、《二氧化碳的纯化与性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的有趣实验研究》,都是实验创新的考查。
这些试题不同程度地考察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验性特点和鲜明的学科特色。 试题重点考察学生观察、描述和解释简单化学实验现象的能力河南中考物理试题,以及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从化学角度分析判断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能力。 ,以及他们探索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
今年是2022年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的第一年,下一时期将迎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实施。 中考化学试卷秉承了以往试题的一贯风格,即“稳中求变、注重基础、注重探索、联系实际、积极创新”。 既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又结合中学实际学业情况,有利于指导中学教学和高中人才选拔,可以实现“两考合一”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