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小贴士:打开有教配套练习“名师培训-测平均速度”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使用互动答题卡,更快更方便掌握中学生情况
第 2 部分:检测平均速度研究案例
第 4 节:检测平均率
教学目标
1.要求加深中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小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使用天平和秒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天平和秒表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率、时机的理解
教具
班主任打算用一套设备和一辆中学生面包车来测平均速度。 设备:斜面、卡车、秤、秒表、金属板
1.新课程介绍
演示卡车滑下斜坡并提出问题:在数学中,用什么数学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费率估算公式和费率单位是什么? 如何估计时间 t 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中学生答对后,班主任引出题目。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练习检测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
2.学生自学
1、实验原理;
2.检测平均速度需要测试什么数学量?
3. 测试过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试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3.点击并拉动
一、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需要检测的是货车行驶的距离和通过这条路的时间。 t (2) 了解实验设备,学会使用秒表
问题:使用体重秤需要注意什么?
中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阻值和零线。 练习使用秒表。 (3) 介绍实验步骤 ①将金属片固定在斜坡上端的标尺上,然后在斜坡下端选择一个合适的标尺作为每辆货车的起点,测量其与坡度的距离。起点到终点用刻度S1;
②让货车尾部对准坡道起点,用秒表测量货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然后将金属片向下连接一段距离重新固定,测量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④用秒表测量卡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目的地; 每次注意让车子静止不动自由滑下。
2、中学生实验、班主任检查 3、实验结果讨论:
(1) 给几组中学生看完成的实验表格(传输幻灯片),比较每组的数据,看估计的V1、V2、V3是否相等。
(2) 物体变速运动,在两段道路上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 有朋友认为物体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v1+v2/2。 空度估计方法是否正确? 谈谈你的看法。
4.课堂练习
1. 物体沿直线运动。 它在1分钟、2分钟和3分钟内的距离是300m。 这3分钟它所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直线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仍以匀速直线运动。 B、在直线轨道上行驶的火车,是变速直线运动。
C.在直轨上行驶的火车仍作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的球作匀速直线运动
3、2007年4月18日,我国高铁即将实施第六次大规模提速。 新列车外观如图所示。 其从上海到南京的平均时速可达200公里/小时。 如果从天津到北京全程300km1.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那么火车要通过这个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高铁平行的道路上以36km/h的匀速向前行驶,迎面驶来一辆时速为54km/h的火车。 车上的乘客已经看到火车经过了 7 秒。 导体
米。
5、一个人乘坐转租汽车,在直路上匀速行驶。 图为他到达目的地的通行费收据。 查找:(1)转租汽车的行程时间; (2)转租汽车的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 如果频闪摄像头每0.1s闪一次。分析照片可以看出,小球一共经过了
cm,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多发性硬化症。
7、一列300m长的火车在5分钟内通过一条3.3km长的隧道。 火车的速度是 . 小时,车辆前一小时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全程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五、总结
6.作业
第三部分:检测平均速度
检测平均率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学习使用秒表和秤正确测量时间和距离,并计算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
感受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心态与价值观】
逐步训练中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让中学生用秒表和秤正确检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检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分析讨论法教学过程
1.对话导出
下班回来开坡,感觉车越往下走越快。 小明心想:是不是车子上坡的速度变了? 朋友们,要证明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 你想想,(检测速度)那你觉得我们现在出去考你合适吗? 想想能不能设计一个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一下? 2. 研究新知识
展示这样一个模型,这个模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或者你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提出什么问题? (提问:比如卡车滚出斜坡的速度有没有变化?怎么变化的?)现在大家猜猜会发生什么? (推测和假设)。 推测之后再不行动只能是推测,所以我们要设计实验来证明我们的推测( )。 课本上已经设计了一个实验。 请大家自学阅读教材第23页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明确:
实验目的:学习检测平均速度(板书题目) 实验原理:v=s/t 实验设备:秤(检测s)、秒表(检测t)、斜面、手推车、金属片 班主任视频演示了检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仔细聆听,思考: 1. 下坡的货车做的是什么动作?变速直线运动
2.如何表示卡车运动的速度?平均速度
3.如何检测卡车的速度?
用秤量出货车的移动距离s,用秒表量出货车的移动时间t,根据公式v=s/t计算出货车的平均速度。
4. 卡车移动的距离(即s)检测从那里到那里的距离?前到前还是后到后
5、实验过程中,斜坡的坡度应该大点还是小点? 为什么? 调整坡度。 坡度不宜过陡,使货车下坡时间过紧; 也不能太小,因为有摩擦,车子可能难以自行下降。所以,要保持小坡度的斜面,车子移动的时间要长一些,主要是记录车子下车的时间。移动并减少偏差。 6、金属片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如何缩短检测时间? 确切地? 金属片的作用是方便检测时序,多次检测取平均值,尽量减少偏差
如何检测实验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能不能直接从斜坡的中点开始检测?
测量卡车在下半坡的移动速度,不能将卡车从坡中间位置放开进行检测。 可以推算出S3=S1-S2, t3=t1-t2
能介绍一下这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实验步骤: A.调整倾斜装置,保持小的合适角度。
B. 将钣金卡放在底部,卡车放在顶部。 标记起点,测量卡车将通过的距离s1,并记录在表中。
C. 释放卡车并使用秒表计时。 当卡车撞到金属板时,停止计时。 获取时间 t1 并将其输入表中。
D、将金属片移动到斜坡中间,然后检测距离s2和时间t2,记录到表中。 E. 估计:后半段距离S3=S1-S2,包含在表中 后半段时间t3=t1-t2,包含在表中
F、由实测数据,按公式v=s/t计算各平均速率,并填入表中。 G. 组织回收材料
从实验步骤我们知道需要记录检测的距离和时间。 现在,请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数据(中学生自己设计,老师提醒中学生写在单元里)。 请仔细观看模拟动画过程,将你听到的数据填入你的表格中,估算出各路段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格中。 填完表格我们再上去分析一下数据: 1.比较3个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2、现在你可以说说为什么在讲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物体在哪个时间段或哪个段距离的平均速度? 同一个变速运动的物体在各段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物体在s距离内或t时段内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严格来说,离开一定距离或一定时间后的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3. 全程平均速度是否等于前半程平均速度加后半程平均速度之和减2?
v1≠(v2+v3)/2;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我们必须使用v=s/t来求平均速度
分析论证:
v2
推论:卡车沿着斜坡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快
交流与评价: 1、实验设计是否存在不合理、不充分、不健全的地方? 2、你在操作过程中犯了哪些错误? 你是怎么解决的? 有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 可靠的? 是否存在任何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激励措施?
探究实验的7个步骤:
1. 问一个问题:卡车从斜坡上滚出来的速度有变化吗? 如何改变?
2.猜想和假设:
3、设计实验
4.做实验,记录数据
五、分析与论证
6.得出结论:
七、评估、交流与合作:
学习编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出示一次实验报告,对实验报告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备、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推论等。 3.课堂练习
详见ppt讲义
四课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探究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如何检测平均速度、秒表的使用、秤的使用、如何设计实验、探索实验的7个环节、简单的实验报告等)
五、作业
教材P251、2、3大视野跟踪练习
第四部分:3-4平均速度检测案例
长城中学项目
题目:平均速度检测
第一课
牵头编制人:程海芳
用户: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检测时间和距离,并计算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率的认识。
【引入新课】教材P71观察与思考【指导自学】
自学指导:仔细阅读教材P71,思考以下问题:
1.检测平均速度需要测试什么数学量?
2. 测试过程需要什么仪器? 测试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测试交流】
附:唐青查题:
1、观察秒表原理图,回答问题:(1)秒表的电阻值为。 (2) 秒表的刻度值为 。
(3) 图中秒表的指示为 。 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
(1) 本实验的原理是。
(2) 实验中,除图中所示外,还缺少 , 。 【总结与作业】
本节中的指导和实践
附:【黑板设计】平均速度检测:距离:工具与技巧
时间:工具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教学反思:
Part 5: Note 1.4 检测平均速度
NO.4 师生分享讲义 1.4 检测平均速度
年级:8 年级科目:化学写作:初步考试:预科和小组课程类型:教学新时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工艺与技巧:
3、体会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 情绪、态度和价值观:
4、认识到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动与静是相对的,构建辩证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有哪些,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选择参照物。 教学难点:
动与静的相对性。 由于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会有所不同。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品:多媒体、斜面、手推车、秒表、直尺
一、学前计划:
1、速度是描述物体的化学量,公式:_____单位:。
2、长度检测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
3、时间检测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制中,基本单位是。
4.什么是平均利率:
2、教学过程:
(一)师生合作交流
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检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 探索新知识:
1.检测平均率:一讨论:
①实验原理是:
②需要什么实验设备:
③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实验的操作方法?
④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
二、中学生实验: ⑴学生实验注意事项:
① 在斜坡上选择三个点:起点A、终点B、中间位置C,用尺量出这三段行程的宽度;
②注意坡度什么时候坡度比较合理。
三、学习心得:
四、杂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