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试卷总体分析:立足基础、稳健、创新、质量为本、育人至上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北京市教育局颁布的《北京市考试招生改革方案》委,重综合考试,重基础。 知识考重点考发展潜力,目标是“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出学生自信心,考出课堂表现,考出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 ”。 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同时考虑到这一特殊时期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体现物理学科特色和北京特色。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高度重视考试的教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试题中,如第6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第24期科普阅读题《国家最重要的武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将我国载人航天、科技创新、载人深潜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就融入试题中,引导教学注重紧跟时代发展和科技前沿,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试题体现了德、智、体、艺、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如第17题《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第26题《俯卧撑健身项目》等与节约有关电力、冬奥会竞赛、生产劳动、体育锻炼等相关试题设计,加强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生活、热爱劳动、崇尚科学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德、智、体、艺、劳的全面发展。
2.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课本还课堂
试题结合北京市现行教材不同版本的内容和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学生熟悉的方法和情境,从不同角度测试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思维品质。
1、注重考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考试内容的基本性
试题重点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旨在引导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基础知识包括物理现象、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和物理定律。 例如,第二题“光现象”和第五题“简单电路”分别测试光现象、简单电路、电磁感应现象、家用电器电压和电能等基础知识,旨在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坚实而大方。
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包括测量、阅读、绘图、实验操作等。例如,第17题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确定物体上的重力方向,第19题连接并使用滑动变阻器,以及读电流表考验学生多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2、注重主要内容的审查,体现概念形成的发展性。
核心内容考核是做到点对点、全面考核与重点考核并重的有效策略。 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核心内容包括密度、压力、欧姆定律、电功率等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水平,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机械效率、能量等关键概念和定律。
例如,第12题考验学生运用密度、压力等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第14题考验学生综合运用电力、能源等相关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用电问题的能力。 问题 23 测试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理解和应用。
此外,几乎所有的实验探究题都来源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进行的实验,从实验的角度对核心内容进行多层次的考察。
3、注重教材使用,体现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试卷中有20多张来自课本的图文。 通过“直接引用”、“拓展改编”、“课堂再现”等方法,引导教学回归教材,具体如下:
直接引用课本图片或文字创设试题情境,如1、2、10、13题。通过对课本习题的拓展和改编,创新出题方式,如22、23题。材料安排思路,再现课堂教学过程,如问题9、16、17、18、19、20、21。
4、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体现考试内容的丰富性
联系实际不仅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构建概念、理解规律的重要基础。 试卷材料贴近实际,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课程理念。
试题材料很多来源于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全卷有学生熟悉的材料20余篇,涵盖了学生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现象及科技前沿的相关问题。 全册共有24张图片,图文并茂地丰富了试卷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支持,激发学生答题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科的应用价值。
3.聚焦学科核心能力,突出素质发展的教学导向
加强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旨在引导教学克服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封闭、机械训练等不良习惯,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创设情境、问题导向的教育导向性、深度思考、高参与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减轻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落实“双减”政策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抽象概念和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思维发展。 根据。
1、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教学注重知识的自主建构。
试卷涉及20道题目,题目均来自生活、课堂学习和最新科技发展的真实情境。 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防止学生依靠简单的记忆来回答问题,引导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深入挖掘知识背后的思维价值,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物理试题解析,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科学探究。
例如,问题4,通过创设我国二十四节气自然现象的情境,考验学生对身体状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例如,问题8通过中国运动员参加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的真实情况,为学生分析和思考力量和动作的知识提供了支持。
2、注重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核,引导教学重视理解知识的方式。
试卷重点从核心概念的理解、重要规律的应用、关键实验的探索、实际问题的解决等方面设计试题,考验学生的思维过程。 试题情境新颖,体现学科思想力量,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和批判性。
例如科普阅读题的第(3)题,学生不仅要通过阅读文章了解超导的条件、了解超导的本质物理试题解析,还要根据焦耳定律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体现理解和迁移。通过阅读来应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第26题,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做俯卧撑进行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境,全面考察杠杆平衡条件的知识以及模型构建、模型理解、模型应用的抽象思维过程。 。
3、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测试,引导教学注重科学探究过程。
试题突出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注重探究的系统性。 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了解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本试卷共有36分题(满分70分),系统地考察了实验探究能力。 全篇共有11道试题,考验科学探究性,涉及提问、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取证、分析论证、评价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元素被灵活地融入到试题的许多方面。
例如问题9,通过重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真实情况,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的理解进行了测试,体现了变量的思想。
例如第22题,通过从证伪角度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探讨影响物体浮力的因素、自变量的变化、因变量的测量、通过控制变量的控制、分析、论证等关键要素的整体设计,系统地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教学注重批判性提问意识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4、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教学注重学科的应用价值。
试题重点综合考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物理现象、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学科的应用价值。 试题通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综合考察学生对概念规则理解的深度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
例如,第26题,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做俯卧撑进行体育锻炼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锻炼方法的不同效果,感受到学科的应用价值和学科之间的融合,渗透积极的运动和健康生活的教育理念。
物理试卷问题分析
2022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卷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 总体来说,试卷难度适中。 在注重综合和基础考试的同时,还围绕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学习和热点话题设置题情境,注重考察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实行“双”减”政策要求。
1、试题取材广泛,突出价值取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试题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日晷、筷子、竖琴、节气等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第24题立足于我国科技新成果,自然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试题凸显科技新成果。 例如第6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第8题的冬奥会冰壶项目、第17题的冬奥会滑雪跳台等。
试题还体现了健康教育等教育理念的全面发展,如第26题俯卧撑的情景展示和问答。
2、试题注重源于教材、立足课堂教学,落实“双减”要求
试题材料很多来自课本和课堂教学,让学生感觉熟悉、自然。 例如:第7题的放大镜、第9题的滑动摩擦力、第10题的电磁实验设备分析等,都来源于课本内容。 又如:第5题的并行电路特点,第15题、第16题、第25题的基本功、基本计算,都是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内容。
整套试卷重点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不存在片面或奇怪的问题。 落实了“双减”政策要求,体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注重基础,考查要点,落实教学考试的一致性要求
试题重点测试实验技能,重点关注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实验。 测试问题涉及 20 个所需实验中的 7 个。 他们从方案设计、证据收集、证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考验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例如9、10、18、19、20、21、22等问题。
实验探究题重点测试科学探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第19题和第20题是基于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所需测量实验。 第21、22题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须根据背景说明对测试问题进行探索性实验。
指导教学以基础实验探究为基础,以学生必修实验为重点,落实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和课程理念。
4、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落实课程理念
试题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重点关注我国科技新成果。 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结合相关物理知识,考验学生分析、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问题2利用日晷、汽车后视镜、鸟巢反射、筷子在水中等光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光的折射;
问题六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为情况,分析其能量转化;
问题7是根据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现象,利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焦距成像特性来判断;
第八题以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为情境,测试物体运动和受力相关知识;
问题24:根据我国最新科技成果设计科普阅读试题,利用相关资源解决问题的同时激发爱国热情;
第25题以学生做俯卧撑锻炼的场景为背景设计物理题,引导学生建立科学健身的良好生活习惯。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评审专家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北辰,北京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秦晓文,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梁学军,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 北京市特级教师、高级教师 包建忠,北京教育学院教育部附属丰台实验学校北京市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