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结果,刘子瑞心情平静,“这是他正常的表现”; 但他也有遗憾,“我犯了一些偶然的错误。” 回顾自己与物理竞赛的交往,他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
与往年一样,本次比赛分为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两部分。 每个部分有60多页的问题和说明,每个部分的考试时间为5小时。 “马拉松”考试的背后,选手们攀登物理巅峰的路还很长。
刘子瑞在初三的时候就接触过物理比赛。 “当时我们学校有物理兴趣小组培训课程,鼓励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参加。” 凡事乐于问“为什么”的刘子瑞,对探索表面现象背后原理的过程有着天然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驱使他敲开了物理竞赛的大门。 “比如,大家可能会认为带电物体会吸起纸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对我来说,它背后的完整理论更有吸引力。” 回想起来,这种好奇心和他对事物本质规律的敏感,从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当他和家人一起玩硬币时,他会默默地记录下硬币的大小和旋转时间的关系。
据教练赵子龙介绍,刘子瑞是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孩子。 在他的比赛课上杨熙元物理竞赛,子睿总是第一个回答出正确的问题。 “聪明,对自己要求高,执行力强。” 赵子龙谈起这位爱徒,赞不绝口。
他提到,子锐初中时第一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就获得了北京赛区的二等奖; 而普通玩家通常要等到高三才能达到同样水平的成绩。 子睿还是一个很有荣誉感的孩子。 赵子龙说,今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期间,学校多名重量级选手发挥不佳,子瑞成为人大附中唯一进入国家集训队的选手。 这也意味着学校冲击国家队的重任落在了他一人的身上。 “连我都感到很大的压力,但他安慰我说,‘不到最后一刻杨熙元物理竞赛,希望永远存在。’”
进入物理竞赛圈子,面对海量的新知识,刘子瑞慢慢意识到,除了拥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外,自己还需要学会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当然,他也有放弃的时候,正是他探索的初心缓解了备战的无聊和成绩不佳的挫败感。
“赵子龙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学会自己思考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然后建模、解决。当一些直观的结论通过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到证明时,成就感是很大的。你会变得更好、更优秀。”我更好地看到了探索事物真相的魅力。某种程度上,这也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刘子瑞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验时,还特别提到,即使是在备赛过程中,也不要因为“考不上”而限制了自己知识体系的拓展。 物理之美是无国界的。
今年9月,刘子瑞将进入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交叉信息学院学习。 他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这个选择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也是一门基础学科,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 他期望计算机知识能为他的物理学习插上翅膀,为他在物理的世界里助一臂之力。 飞得更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