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图片进入新学期课程预习! 大家好,最近很多读者说收不到中小学师生的推送,那是因为公众号改了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了。「星标」中小学师生,就能每天第一时间收到公众号推送的优质文章啦。具体操作只有三步:
1.点击文章标题下面的蓝字“中小学师生”;2.点击右上角的“…”;3.选择“设为星标”。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下载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0.1 科学之旅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质结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普遍规律的自然科学。
数学是对力、热、光和电的研究。
2. 物理很有趣
3.如何学好化学
⑴善于观察,乐于做。
①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和认真思考总结出来的。
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不是“看见”
②物理学不是物理学。 它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方法,如:等效法、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换算法、理想数学模型构建法等。 并且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利用物理工具构造多项式或多项式群,通过求解多项式或多项式群来解决化学问题。
⑵勤于思考,注重认识
①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实验和事实的基础上,去糟提要,去伪存真,总结出来的。
②多问“为什么”
⑶ 联系现实,联系社会
① 运用所学的数学规律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②科学合理地运用数学成果。
4.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测假设、拟定方案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取证、分析论证、评价、交流和合作。
5. 真实数学的特点
① 一群科学家-一群物理学家
②确定研究对象——时间、空间、物质、功能
③具体方法——实验、数学、其他方法
④仪器、器具、产品
⑤科学规范与精神
第一章机械运动
§1.1 宽度和时间的检测
【考点分析】
1.科学计数法的相关估计
(1) 定义:科学记数法可以写成a×10n的形式如何测量平均速度物理小车,其中1≤a︳<10,n为整数。
⑵ 增加科学估算
(a×10m)×(b×10n)=ab×10m+n
(3) 科学记数法中的乘法
a×10m (b×10n)=ab×10m-n
⑷负指标含义:a×10-n=a×110n
⑸科学记数法的加法与加法
a×10m±b×10n=a×10m±b×10n-m10m=(a±b×10n-m)×10m
2. 国际单位制
量度某一数学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称为单位。为了便于交流,国家
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称为国际单位制(简称SI)。
3、长度检测(厚度用L或S表示)
(1)长度单位: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宽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②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公里=103米
1dm==10mm
1mm=103μm1μm==109nm
③ 天文单位:光年(光一年走的距离);
1光年=9,460,730,472,580,800米
⑵ 单位换算
一个正确的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如7.50cm。 转换单位时,只转换单位。
⑶ 长度检测工具
① 最基本的工具是秤
② 其他测量宽度的工具:游标千分尺、螺旋千分尺、米尺、卷尺、钢尺、卷尺等。
⑷秤的结构:
①零线 ②单位 ③量程
④大格值⑤分度值
⑸ 常用工具尺测量宽度的方法:
①“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电阻值和分度值)
②“查看”: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电阻值; 如果零刻度线被腐蚀,应选择一条新的刻度线作为新的零刻度线。
③“放”:测试时,秤的刻度线顺着并靠近被测物,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
④“读”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面,对准观察点,估计读数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住”测量结果由精确值、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如果不是从零刻度线开始测量,则必须从起始端的读数中减去物体结束位置的读数。 为了减少偏差,需要多次检测,取平均值。 减少偏见。
⑵ 长度检测的特殊技巧
①累积法:
也称为集成小到大的方法,它是检测小宽度的常用技术。 例如检测每张化学课本的长度,可以用秤量出一张或几十张叠起来(应该压缩)的总长度,然后乘以总张数(不是页数),可以得到一张纸的长度; 测量细铜线的半径。 将细铜线紧紧地绕在笔上数次,测量线圈的总长度,并计算出细铜线的半径。
②翻译方法
又称辅助工具法。 对于一些形状不均匀的物体,检测其中某一部分的宽度是很不方便的。 例如检测圆柱体的高度、测量球体的半径、测量喷墨器的高度等,通常采用标尺和三角板的组合进行检测。
③变弯为直
这是用尺子检测曲线的常用技巧。比如在中国地图上检测陇海高铁线的总宽度,可以用细线与高铁线重合在地图上,把细线和高铁线两端重合的地方标出来,然后把细线剪短,用尺量出细线上两个标记的距离,就是陇海高铁线路在地图上的总宽度。 如果用地图上的宽度除以刻度尺的系数,也可以得到这段高铁线路的实际宽度
④反射测距法
远距离检测是利用声波和激光的反射(或利用声波和光波的时间差)进行的。
4.时间检测(时间用t表示)
⑴测量工具:秒表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s。 时间单位是小时(h)和分钟(min)。
1h==60s
5.错误
(1) 定义:检测值与真值的差值称为偏差,
⑵ 产生原因
偏差的形成与检测仪器、测量方法、测量人员有关。 我们无法消除偏见,但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偏见。
⑶减少偏差的方法
计算多次测试的平均值,选择精密测试工具,改进测试方法。
⑷错误与错误的区别
偏差不是错误,错误不应该发生就可以预防,偏差永远无法预防。
§1.2 动议说明
【考点分析】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机械机芯
在数学中,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换句话说,一个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考物体)的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除了机械运动外,还有许多运动方式,如微观世界中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充满生命力的生命运动等。 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
3.参考对象
(1)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择作为标准的物体称为参考物体。
(2)参考对象的选择:
① 任意:
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对象均可作为参考对象;
②合理理由:
应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和便利性选择合适的参考文献。 在没有具体参照物时,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4.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1)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观察同一个物体,推论可能不同。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描述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⑵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但物体运动的客观性不受参照物选择的影响。 因此,运动的描述也是相对的。
(3)动静相对性是指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而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
⑷ 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步骤: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选择参考对象
③ 检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称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该物体相对于参考物体移动。
§1.3 移动速度
【考点分析】
1. 比较物体速度的常用技巧
①同一时间如何测量平均速度物理小车,比较距离
②同样的距离,对比时间
2.速度
⑴物理意义: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来表示。
⑵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⑶定义公式:v=st
s——距离——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⑷ 单位:
①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为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
②常用单位:交通运输常用的速度单位公里每小时,符号为km/h或km h-1,
1米/秒=3.6公里/小时。
3.定义公式v=st的解释
⑴由v=s/t,修改可得:s=vt,t=s/v。
⑵ 单位统一
①s——距离——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秒(m/s)
②s——距离——千米(km); t——时间——小时(h);
v——速度——公里每小时(km/h)
(3)对应关系:v、s、t为同一物体同一过程对应的三个化学量。 对应关系是将数据代入公式进行估算的条件之一。
4、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直线度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根据速度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直线作匀速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 以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行进相同的距离。
(3)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所经过的距离与所经过的距离之比。
⑷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6、变速直线运动:
⑴定义:变速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称为速率变化。
(3) 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是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相同的路径,所以平均速度与时间和距离有关。
⑷ 用平均速度简单表示变速运动的快慢
① 平均速度不是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只能描述研究过程中对象运动速度的平均疗效,不能准确描述对象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的运动速度。
②平均速度=总距离和总时间,公式:V=S总t总
③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的总路径,用秒表测量物体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然后用V=S total t to最后得到平均速度,这是一种间接检测的方式。
§1.4 测量平均速度
【考点分析】
1、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通过的总路径,用秒表测量物体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然后用V= S 总 t 最终得到平均速度。 这是检测平均速度的间接技巧。
(1)为了使时间的检测偏差小,斜坡的倾角要小。
(2) 实验过程中,每次应让小车从坡顶自由落下,将同一化学过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各段的平均速度,以确定速度卡车下坡时的变化。
⑶V上=S1t1V下=S2-S1t1-t2
第 2 章声学现象
§2.1 声音的形成和传播
【考点分析】
1.声音的形成
⑴声音的形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形成的; 所有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当振动停止时,声音就会停止。
① 研究物体发声条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换算法。
②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部位发出声音。 例如,琵琶靠弦的振动发声,击鼓时鼓面振动,人体靠喉咙的振动发声,风吹树枝振动,发出声音, ETC。 。
③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不一定会引起人的触觉。
④人看到声音时,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① 能传播声音的固体、液体和二氧化碳称为介质。
②真空不能传声。
③声波: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发声体的振动会使传声空气(介质)的明暗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声波。 (模拟水波和声波)
3.音速
⑴声音传播的速度称为波速,决定波速快慢的因素有:介质种类、介质温度等。
(2) 声音可视为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回声:声音传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和反射时会产生回声。
过往数据推荐
汇编
分配方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