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答题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
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要仔细读题,把题目中叙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情景、物理条件等弄清楚,明确其中的物理规律和性质。
建立物理情景,运用规律分析问题。要根据题目描述,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物理情景和过程,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恰当的物理模型,应用相关的规律进行分析求解。
灵活选择解题途径。对于同一个问题,常常可以有不同的解题途径,因此,解题时应该多思考,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寻求较巧的解题途径。
准确写出相关的计算公式,并注意各量的单位和符号。
善于对题目进行分析和分类,对于同一类题型反复训练并认真总结解题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
此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认真书写答案,注意物理量及单位及符号的书写。
答案要全面简明,符合要求。
答案中的各个物理量都应有数值和单位。
答案应完整无误。
总的来说,高三物理答题需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并认真仔细地书写答案。同时,还需要注重总结和归纳,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题目: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大小为20N、方向与地面成30°角的拉力作用,物体移动了2m的距离,求物体的加速度和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
首先,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描述列出物理量的关系式。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求解加速度a和摩擦力的大小f。
力F = ma + f
其中,f表示摩擦力。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物体与地面的摩擦系数为μ,那么我们有:
f = μN = μ(mg - Fsin30°)
其中,mg表示物体的重力,$Fsin30^{\circ}$表示力F在垂直于地面的分量。
将上述两个方程带入题目中的描述中,我们得到:
$20 = 5 \times a + 20 \times \mu \times (5 \times 10 - 20 \times 0.5)$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加速度a的值。接下来,将加速度a的值代入第二个方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摩擦力的大小f。
结论:物体的加速度为4m/s²,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16N。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根据题目描述列出物理量的关系式,并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和摩擦力的大小。当然,具体的结论需要根据具体的题目和情境进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