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物理”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两者覆盖的专业均在90%以上;
传统的理科组合“物化生”更是仍然坚挺,专业覆盖率达96.36%;
虽然是这一组合下覆盖率最低的“物化政”,可以选择的专业也占到了90.43%。
仅选化学,不选物理,专业覆盖率在50%左右。
在历史类的课目下,专业覆盖率最高的,仍然是传统的工科组合“政史地”,专业覆盖率是47.24%。
政治地位上升。在教育部《指引》中,政治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公安类专业下的33个专业要求必选政治。
在必选历史的课目组合下,选考政治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已然达到了前3名,(史政地,47.24%;历史生物政治,46.96%;历史物理政治,46.92%;)。
须要注意的是,假如考生想考公安类高校,这么政治一定要选。
综上:“3+1+2”新中考模式,12种选科组合,“物理+物理”二者覆盖的专业最多。
按照吉林两所985院校选科要求,“物理+物理”组合也是专业覆盖率最高的。
成都学院2024年共开放招生专业(大类)92个
3个专业(大类)要求必选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可以选什么专业,
54个专业要求必选“物理+物理”,
2个专业要求必选物理,
2个专业要求必选政治,
31个专业未提选考课目要求。
2024届中考生若选考“物理+物理”,考取浙江学院可选择除【国际政治】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外的所有专业(大类),专业覆盖率达97.8%。
电子科技学院
仅要求历史的专业有5个。
要求数学、化学同选的专业有67个,占所有专业数的93.1%。
(以上数据全为人工统计,如有错误可随时强调更改)
一
在此背景下,有父母认为“是不是选择专业覆盖率越高的组合就越好呢”?
虽然不然!
新中考选科,父母和考生一定要综合审视“能力+兴趣+专业倾向”三个大诱因,首先确定好大方向,究竟是要选化学还是历史,之后再结合分数最大化原则、专业考取等方面来决定其他课目。
上海名师荟教育-脑AT测评,根据【职业—专业—选科】的逻辑,对兴趣、人格和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因而帮助中学生精准定位、科学选科。
该项测评系统是北工大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了国际领先的脑电超慢涨落剖析仪和/501、眼动仪等手段作为基础研究工具,测评内容包含14项核心潜能、54项核心人格、35类兴趣领域,测评方法也区别于市面上普通测试采用自评式的检查方法。
脑AT测评系统早已获得国家数十项专利,并跨25个地区获得380万学生测试常模数据,是非常契合学生发展的一套测试系统。其测评结果完全是用数据说话,科学性强、可效度高!
该测评中心已接待不少广州父母、学生,其测评结果、生涯规划剖析遭到父母、学生的深度认可。
测评中心的老师也表示:希望借助该测评系统,帮助新初一中学生精准规划,在选科之战中占领新中考的高地!
二
截止目前,全省早已有29个省市启动了新中考变革。怎样选科更有优势?无疑是考生、家长都绕不开的难解题。
针对你们的苦恼,我们总结了其他省历年中学生选科经验,梳理了中考选科最容易落入的六大误区,新初一中学生选科勿必引以为戒!
误区一:哪科分高选哪科
一些中学生在选科时,依据自己中学时学习各学科的印象来判定是否适宜某个学科的学习,这样选择容易忽略初小学学科知识的区别,例如地理,可能前面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①选科要结合自己的客观情况。选科尤其要防止仅参照成绩选科,须要关注某一学科的成绩还有提高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才有利于持续发挥自身优势的选择。②考虑中学分校的实力学科。如有的中学在文理分科的时代,基本上重理轻文的,尽管考生兴趣在文,而且中学给不了较好的培养也是不可取的。
误区二:片面追求专业覆盖率
有的父母和中学生对于之后的职业方向和未来没有规划,又害怕中考报志愿受限,因而盲目选择覆盖率很高的组合。专业覆盖率只是选科时的参照诱因之一,片面追求不可取。
尽管“物理、化学、政治”组合可选专业覆盖率最广,并且学习难度也很大,得分偏难,对考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求较大。
①高中入学就着手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越来越多的专业明晰了选科要求,选科前先选专业这可能成为未来的必经之路,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②学生可以多多参与社会实践。接触不同的职业,通过多种途径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帮助小孩确立目标,科学选科。
误区三:完全基于个人兴趣
“从爱出发”固然重要,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六门学科几乎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去找到学科背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绝不是一件难事。并且,兴趣倾向的评定一定不能太过主观。
①借助专业测评工作,做综合衡量。建议中学生和父母应当多了解一些有关兴趣倾向的知识,可以利用一些专业测评工具来做综合衡量。②从后期报志愿选专业方面长远考虑。拿近些年大热的医学专业举例,假如考生想考取医学专业,除护理学专业、助产学专业不要求必选数学之外,其余56个专业都要求必选数学,部份专业还有必选物理的要求。
误区四:避免学霸,钻赋分空子
现阶段,部份父母及考生在选科时存在“钻空子”心理,希望侥幸能选到赋分有利的课目。
赋分情况会依照每年的选考情况有所变化,通常很难预测。从前期收集到的各市选考数据来看,学霸选考物化的机率很高,考高分不易,而成绩略差一点的考生可能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课目,这样就造成了在等级赋分制下,你们的总分越来越集中,中上游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无论怎样选择都难以避免和尖子生之前的竞争,反倒赋分情况下,1+2学科的分值中学生与中学生之间的差别是有缩小的。为此“绕路而行”“侥幸心理”都是不可取的。
①提升自身实力才是王道。尤其在大多数省市中考满分750分物理化学地理可以选什么专业,语数外三科450分,占到了总分的一半之多,关注外界数据之余还是应当在自身分数提高上多下工夫!②考虑学科思维的搭配问题。数学物理理科思维明显;历史政治学科思维相像度更高。例如一个中学生政治、地理成绩挺好,但却不喜欢历史,假如他为此就选了物政地组合,虽然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正确选择参照数据
以往选科数据是重要的参考指引,而且不同省份、不同分数段、不同选科模式下数据的可参考性是父母须要重点关注的。盲目参考数据不可取,结合所在省份所在中学数据才为下策。
①政策差别,情况各异。因为新政不同,各选科组合在“3+3”和“3+1+2”模式中利弊可能大不相同。如类似物史政、物政地这些“1理+2文”组合,在“3+1+2”中属于有点逗趣的组合,但在“3+3”中却是出过高分状元的存在。②教育差别,带来的选择差别。每省的教育水平不同,选科趋势也会有所不同。按照某平台统计数据,在上海考生选考物理、地理比重较大,而在北京选考生物、化学人数较多,在广东省选考地理、生物人数较多。
误区六:盲目随大流或三心二意
好多父母和中学生没有主见,觉得选哪些都行,盲目参考班级其他同事的选科情况。选科应当因人而异,基于中学生学科知识的中学情况与偏好等作为客观参考诱因,选出适宜小孩的学科。
还有一种情况是选科然后女儿不喜欢或则学习费力,又苦恼于要不要重新换组合,换组合又害怕落下的好多课能够补回去,摇摆不定,很可能做好多无用功。
对于中学生和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父母和中学生应当在决定前统一意见,否则中学生在选科之后摇摆不定也会影响学习。无论是对新初一还是开学高中的中学生,在选择学科以后,尽早接受自己的选择,防止改变学科。碰到困难应当思索怎么克服怎么解决,而非动摇再选择。
三
作为初一新生,怎么考虑自己的选科和未来发展?
中学生在确定选择性考试课目时,要统筹考虑国家和社会须要、高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兴趣爱好、学科特长,理智确定选考课目。
★一要了解国家需求。青年中学生应该把国家的需求作为个人拼搏的目标,只有个人的目标与国家战略发展须要相结合,个人才能有更加长远的发展。★二要了解自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能最有效地迸发学习动力。初一新生应当在全面学好各科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学科兴趣和思维特征,找到自己最擅长的学科。★三要了解院校专业和职业发展。了解专业人才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四要了解专业选考课目要求。按照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查询选考课目要求,并结合自己的学科兴趣,稳当确定自己的选科组合。
中学规划,越早做好越占优势!感兴趣的父母、学生,欢迎了解更多《名师荟教育·脑AT测评系统》细节!
咨询电话:
测评地址:成都市双子区曹魏路蜀通街12号红世大楼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