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
(专业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高素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坚实广阔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把握现代数学学实验技能和技术,了解化学学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备在数学学及其相关的交叉领域独立举办研究工作并作出创新性成果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理论化学:超弦/M理论、引力与宇宙学,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及其唯象学物理专业大学课程,统计数学、凝聚态理论、量子热学原理及应用;
2.粒子化学与核化学:粒子化学、原子核化学、核侦测与核电子学、核固体化学、核技术应用;
3.原子与分子化学:量子化学与量子信息、电子碰撞谱学、表面原子分子化学、同步幅射原子分子化学;
4.等离子体化学:磁约束聚变化学、惯性约束聚变化学、高能量密度化学、低温等离子体及其高技术应用、基础等离子体化学;
5.汇聚态化学:强关联体系化学、低维体系化学、极端环境材料化学、拓扑材料化学、功能材料与元件化学、凝聚态理论与估算化学、量子调控、软汇聚态化学、固态量子估算、低温电子学数学;
6.光学:量子信息和量子光学、量子通信与量子密码、基于固态系统的量子估算与量子元件、量子模拟、量子传感器、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纳光学与光子学、近代光学与交叉学科;
7.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化学、理论与估算生物化学、物理生物学、生物医学光学;
8.量子信息与量子化学学:光与冷原子量子化学和量子信息、分子系统量子检测与控制、基于固态系统的量子化学和量子信息、量子-X、量子材料与元件、量子理论与模拟;
9.载流子数学学:量子估算、量子精密检测、量子技术与仪器、量子元件、磁共振谱学;
10.医学化学:医学成像、放射医治化学、放射生物学、辐射侦测和防护;
三、课程类型和学分要求
1.硕士培养模式。通过硕士研究生招生联考或免试推荐等方式,取得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者。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高于3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7学分,硕士基础课不多于16学分(其中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多于8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2.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中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完成硕士阶段基本学习任务,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评,可以取得博士生资格。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高于4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11学分,硕士基础课不多于16学分(其中硕士学科基础课不多于8学分),博士专业课不多于4学分,博士论文开题报告2学分。
3.普通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取得硕士学位,通过我校博士生资格考评者。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时,取得的总学分不高于10学分。其中公共必须课4学分,博士专业课不多于4学分,开题报告2学分。
四、研究生培养过程要求
1.博士资格考试:研究生须通过本学科统一组织的博士资格考试方能步入博士阶段学习。硕博一体化培养的研究生未通过博士资格考试者,下一年度(在基本学习期限内)可以再度出席博士资格考试,不通过者不能转为博士生。
2.开题报告:博士生开始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期间,必须就学位论文题目与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并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计2学分。开题报告最晚在博士论文答辩之前一年完成,由各二级学科组织评审小组(人数不多于5人,其中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不多于3人),对报告内容进行评议审查,投票表决是否通过。
3.学术交流:博士在学期间,起码出席全省性专业学术大会(或国际学术大会)一次。化学大学博士生在学期间,起码出席化学大学举行的博士生学术峰会或学术峰会一次,并以口头报告或墙报方式交流。申请学位时向系里教学办公室递交有关证明;微尺度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出席起码10次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并于报告结束后3天外向国家研究中心教学办公室和导师同时递交“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生出席学术报告总结表”;
4.国际学术交流:博士生在学期间须出席一次国际学术大会并交流学术论文,或短期出境访学一次。国际学术大会和短期出境访学后,博士生应及时向所在系教学办公室递交有关证明材料。
5.教学经验:化学大学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承当一次助教工作,以获得相关教学经验。
6.结业答辩:具体要求参见研究生院的相关规定。
五、选课要求和课程设置列表
1.公共选修课和素养类课程列表由中学统一设置和要求。
2.超出学分要求的基础课,中学生可以申请调整为专业必修课。
3.研究生中途由其他专业转到本专业的,应根据本专业课程要求补修课程,已修课程符合本专业要求的,可以记入学位课程学分。
4.研究生所选课程需经过导师同意。
5.研究生必修本专业培养方案以外的研究生课程物理专业大学课程,经导师签字同意,可以算作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6.本专业课程设置列表如下:
硕士学科基础课:
高等量子力学(4)
高等统计数学(4)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学(4)
量子场论(4)
化学学中的群论(4)
近代化学进展(4)
粒子侦测技术(4)
原子核化学概论(4)
高等原子分子化学学(4)
量子信息简史(4)
载流子动力学(4)
高等电动热学(4)
等离子体化学学基础(4)
高等固体化学(5)
固体化学实验方式(I)(4)
固体化学实验方式(II)(4)
量子光学(4)
硕士专业基础课:
现代物理化学方式(4)
粒子化学(4)
弦理论(I)(4)
粒子化学概论(4)
对撞化学(4)
高能化学实验数据剖析(4)
核与粒子化学实验方式(4)
现代原子化学(4)
现代原子与分子化学概论(4)
原子分子化学实验方式(4)
等离子体确诊方式(4)
等离子体电磁流体热学(4)
固体理论(4)
汇聚态化学前沿(4)
非线性光学(4)
量子信息技术(3)
工程光学(4)
量子电子学(4)
傅里叶光学(3)
估算化学(4)
冷原子化学(4)
激光波谱(3)
生命系统中的统计数学(2)
生物化学III(2)
医学影像技术(3)
放射医治数学原理(3)
医学化学临床实践(3)
放射解剖学(3)
硕士专业必修课:
量子场论(II)(4)
弦理论(II)(4)
量子多体理论(I)(4)
量子多体理论(Ⅱ)(4)
精典与量子蒙托卡罗算法(2)
赶超标准模型(2)
高能核化学实验前沿(2)
电子顺磁共振光谱学:原理和应用(3)
量子热学概论(4)
等离子体动理学(4)
非线性等离子体化学概论(4)
激光等离子体化学(4)
磁约束聚变装置与实验数据处理方式(3)
高温等离子体应用(3)
超导化学(4)
固体中的光跃迁(3)
光电子技术(3)
高等激光技术(4)
高等线性代数(4)
统计光学(3)
光电子元件工艺学(4)
量子信息前沿专题(1)
汇聚态场论以及在拓扑相变中的应用(3)
第一性原理估算方式及应用(4)
半导体光学(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实验(2)
博士专业课:
高等统计数学专题(4)
现代量子场论专题(4)
弦理论、引力与宇宙学专题(I)(4)
弦理论、引力与宇宙学专题(II)(4)
弦理论、引力与宇宙学专题(III)(4)
粒子化学实验前沿(4)
超对称理论(4)
缪子化学与技术(2)
正电子化学及其应用(2)
电子谱学前沿专题(4)
关联量子体系中若干理论和实验问题(4)
前沿等离子体化学与技术
磁约束聚变化学
惯性约束聚变化学
固体功能材料总论(4)
高温化学与高温实验方式(4)
量子统计理论(4)
群论及其应用(4)
前沿光学综合(4)
高等量子光学(4)
医学化学和放射医学前沿(4)
本培养方案自2020级的研究生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