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图样公式有:
1. 杨氏双缝干涉公式:ΔI=(2ne^2λ)/d^2,其中ΔI是条纹间距,ne是空气折射率,λ是波长,d是双缝间距。
2. 薄膜干涉公式:I=I0+I1sin(θ),其中I0是入射光强度,I1是反射光强度,θ是入射角。
以上公式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光的干涉图样公式为:$I = I_0 + \Delta I \cos(\omega t + \varphi)$,其中$I$为干涉图样的亮度,$I_0$为背景亮度,$\Delta I$为干涉条纹的间距,$\omega$为波长角频率,$t$为时间,$\varphi$为相位差。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题来解释如何根据这个公式计算干涉图样的亮度。
假设我们有两个相干光源S1和S2,它们发出的光在空间中相遇时发生了干涉。光源S1发出的光的波长为$\lambda_1 = 550nm$,光源S2发出的光的波长为$\lambda_2 = 650nm$。光源S1和S2的相位差为$\varphi = 0$。
假设干涉图样上的一个条纹的间距为$\Delta x = 5mm$,背景亮度为$I_0 = 50cd/m^2$。那么这个条纹的亮度$I$是多少?
根据光的干涉图样公式,我们可以得到:
$I = I_0 + \Delta I \cos(\omega t + \varphi)$
其中$\Delta I = \frac{dx}{L}$,其中$L$是光源到观察点的距离。在这个例子中,$L = 1m$。
代入已知量,我们可以得到:
$I = 50 + \frac{5}{1} \cos(wt + 0)$
其中$w = \frac{2\pi}{\lambda}$。代入已知波长,我们可以得到:
$I = 50 + \frac{5}{1} \cos(1.63 \times 10^{-7}t)$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时间来观察并记录干涉图样的亮度变化。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光源的波动性、光的吸收和散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