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初高中已普遍执行教育部制定的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到2010年,《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已经在大部分省市的中考中考取。 强调。 现实中,中考对中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必然会影响到高校新生的知识结构,进而影响到高校相关基础课的教学。 为此,有必要对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各地中学生必修中学化学课程的情况进行调查。
“教育部高中数学与天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会”(以下简称“教学分委会”)对这一情况特别关注。 中学阶段化学必修课。 南京邮电学院对此也特别重视。 编制并设立了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新形势对学院高等物理和大学化学教学的影响。 本文作者负责化学工作。 下面将介绍本次调查的统计结果,以及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的认识和建议。
1 中学数学《新课标》简介
根据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实验)》[1](仍简称《新课程标准》),中学阶段的化学课程包括“公共选修模块” ”和“选修课”。 部分。 “普通选修模块”是面向所有普通中学生的选修内容,包括除动量之外的所有热学内容; 而动量、电磁学、热学、振动与波、光学、相对论和量子化学都是“选修模块”。 模块”。
《新课程标准》将中学数学“选修模块”分为三个系列。 第一系列包括“选修1-1”和“选修1-2”两个模块,侧重于数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 ,指出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本系列所需学习时数最少,普遍认为本系列适合主修工科的小学生。 第二系列包括“选修2-1”、“选修2-2”和“选修2-2”选修2-3的3个模块,着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数学,指出应用与数学实践,本系列要求中等学时,普遍认为本系列适合个别职业学校的中学生,第三本系列包括“选修3-1”至“选修3-5”5个模块”。在强调数学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同时,系统地介绍了数学的内容,进一步指出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该系列需要学习的时间最多,普遍认为该系列适合适合偏重科学的中小学生。
对于上述必修模块,中学生不需要学习某个系列的全部内容。 以南京市为例,2007年至2009年升入中学、主修理科的中学生均学习了“选修3-1”和“选修3-2”。 》 “选修3-4”和“选修3-5”四个模块,即去掉了“选修3-3”(力学)的部分。
至于谁来决定中学生必须学习什么内容,各地的规定不尽相同。 有的省市由地方教育部门统一规定,有的则交给中学或中学生选择。 这些多样化的选择对省内招生的这些高中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由于新生来自全省各地,他们在中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存在一定差异。 高校化学教学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2 调查结果介绍
笔者使用“教学分会”设计的问卷进行了调查。 调查主要在我校文科专业的部分班级进行。 这类中学生在大学学习数学,积极配合调查,反馈信息准确。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59份,统计数据见附表1。
从知识结构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但不是全部)省市中学生学习过电磁学和振动波两部分,而“热”和“狭义相对论”两部分在不同省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碰撞与动量守恒”是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量守恒原理是自然界三大守恒理论之一,但该部分被列在“选修3-5”模块中都不是选修内容,调查数据显示只有88%的中学生学过这部分内容,这是高校数学热度教学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电路”“磁场”“电磁感应”也不是所有中学生都学过电磁学的重要内容,因为有些地方(比如北京个别校区)的中学生选择自己学习内容。
“教学分委会”设计的调查问卷,不仅包括对中学数学课程各知识点的调查,还包括对必修课的决定权、中学生对“新数学”的感受等多项调查。课程标准”。 这种数据与中学生的选课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该数据可用于标定中学生选课的准确性,判断答题卡的有效性。 笔者仔细分析了中学生作答的选项,结果表明,大部分中学生的答题纸基本是可信的,而答题纸反映的情况也与我们近年教学的整体感受相结合。 . 事实上,也有一些答卷的选项相互矛盾。 虽然有矛盾的答卷不多,但已经暴露了小部分中学生对学校的冷淡印象。 笔者认为,这是学校应试教育的副产品,是大学教育应该有效解决的问题。 附表2列出了答卷中的部分题目,供参考。
上海邮电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院校,但大部分工科专业对化学基础要求比较高,大部分中学生在初中阶段都需要修三连。 情况是一致的。
3 理解与建议
笔者还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出版的小学《物理》教材,采访了上海市的几位中学数学教师。 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是高校数学课程要严格保证《理工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以下简称《基本要求》)推荐的最低学时[2]。
首先,调查显示光的折射教学设计高中物理,不同地区的中学数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加以填补。 其次,我们也从大学生那里了解到,对于大部分省市来说,“物理”不再是单独的中考科目,只是“理科综合”的一部分,占分比《数学》、《语文》和《英语》; 并且实际考试时间和知识范围也有所减少。 应试教育思想减少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 事实上光的折射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在新形势下,大学数学的起点是有待提高的。 如果要保证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更多的教学时间。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基本要求》建议的最低学时数为126学时。
但是现在的趋势是,很多高校(尤其是高考分数低的高校)数学课的课时越来越少。 已经有很多文章阐述了数学对于中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不再赘述。 我只想强调,如果学院的数学课程不能包括《基本要求》规定的所有A-level内容,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就会明显欠缺,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减少学院的化学课时将是一个大问题。 目光短浅的行为。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基本要求中减少几何光学的意义。
镜头成像是典型的小学几何光学内容。 这些知识不仅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生产中,而且对于分析波动光学的现象和实验原理也非常重要。 笔者了解到,几何光学基本上属于中学数学。 小学数学的光学部分主要讲的是光的色散和波动光学(小学数学课本上有折射,没有反射和透镜成像)。 目前中考只考中学阶段的内容,因为中考压力特别大,但中考不考中学生对内容无动于衷的内容,所以现在大学新生对凸透镜的印象极其淡漠,影响了大学数学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的解释。 这说明《基本要求》中几何光学的减少是符合当前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其实最初的《基本要求》不需要包括几何光学,因为当时中学生的几何光学基础很好; 有必要将几何光学纳入当前的《基本要求》,因为目前的高中毕业生几何光学基础较好。 几何光学的基础已经很薄弱了。
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各省市的初中数学必修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上海市2007年至2009年升入中学的中学生必须修完除“3-3”以外的所有“3系”模块。 》但不再研究《3-4》中相对论的部分(这种变化体现在各省市中考的描述中,比如可以对比文献[3]和文献[4] ]), 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应该是常年的。
第四,除了必修内容,《新课标》的课程理念也值得关注。
例如,《新课标》强调“情感心态与价值观”、“探究式学习”等,配套《新课标》的教材也发生了变化,突出表现是版本的多样性。 其次,教材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 共同特点是更注重探索问题的过程,而对推理的描述相对薄弱。 这将对高校新生入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后在学院相关课程的教学中也要进行研究。
谢谢
本工作得到上海邮电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的支持,感谢!
参考
[1] 普通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起草。 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理工科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 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天文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写。 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2010年省统考武汉试卷普通高中招生须知。 上海教育考试院. 上海:开明出版社,2009。
[4] 2013年省统考武汉试卷普通高中招生须知。 上海教育考试院. 上海:开明出版社,2012。
引文格式:雷明,王永刚。 从小学数学必修课的情况看高校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的落实意义[J]. 化学与工程, 2013, 23(6): 4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