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磁场物理学史有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在19世纪初,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讲课中,将一根导线放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通电后小磁针发生了偏转,此现象说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不仅从本质上打破了“自然界中电荷的守恒定律”的束缚,而且开辟了人类利用电能的新时代。
3. 楞次定律:楞次定律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学中的具体表现,同时楞次定律也反映了两磁通变化与闭合回路中感应电动势间的关系。
此外,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对磁场的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教师。
题目:
一个由铜线制成的直导线,横截面积为0.5平方厘米,长度为10厘米。把它放入一个均匀变化的磁场中,磁感应强度B的变化率为5T/m。求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解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E = - dΦ / dt
其中,Φ是磁通量,由于导线是直的,所以磁通量可以表示为:
Φ = BS
又因为B的变化率为5T/m,所以磁通量的变化率为:
dΦ / dt = 5S / L
已知导线的横截面积为S = 0.5平方厘米 = 5 × 10^-6平方米,长度为L = 10厘米 = 0.1米。
将以上数据代入公式,可得:
E = - 5 × 10^-6 × 0.1 × 5 = - 2.5 × 10^-7V
即导线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2.5 × 10^-7V。
这个例题主要考察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以及对于磁场和电动势的基本理解。它并没有涉及到太多的磁场物理学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