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气化与效率讨论讲稿-CAL-.-(YICAI)-One1 电气化与效率 尊敬的老师们,您好! 我想谈论的话题是电力。 我尝试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 一、浅谈教材 1、该科目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了解电能知识,可以让中学生知道使用家用电器消耗电能的速度有多快或多慢,也有利于中学生的学习。之前的《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和《安全用电》的理论计划; 并且它被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一项重要指标,在生产生活中也广泛应用,对中学生今后的生活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部分教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力的概念、千瓦时的由来、
2、额定功率和电功率的检测原理建议在2课时内完成。 我的安排是这样的:(讲义展示)第一堂课我会做一个试讲。 二、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和三个维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 (1)了解电功率是一个数学量,表示功率。电力消耗的速度。 (2)了解电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了解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 过程目标: (1)独立探索不同家用电器同时消耗的电能数量,培养中学学生实验和探索的能力。 2(2)通过课堂模式的改变,不仅增强了中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而且培养了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意识; (3)通过电力概念的建构过程,促进中学生掌握化学研究问题的方式,除了“学”就是“学”。情感目标:(1)体验科学
3.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2)提高节约用电的意识 3.教学重点是理解电力概念,知道额定电流和额定功率 4.教学难点的电力概念的构建中心让中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乐趣; 以教案为主线,引导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演示法、实践法; 穿插实验,情境激发疑问,组织中学生讨论、展示和交流,引导中学生总结、评述,以达到教学目标。 目的是让中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而且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讲授过程 1、练习测量 将本课使用的电能表图片打印在教案上,让中学生课前独立完成相关问题(讲义展示),并在课堂上尽快交流答案。班级。 它既是上节课准备的主要内容,也是本节课实验探索的必要知识准备。 2. 自主探索3(1
4.) 首先(展示A和B两个灯泡,分别为100W和60W)并询问:你想知道它们在一段时间内消耗了多少电量? 展示实验设备,指导中学生设计实验,讨论交流,得到最终的实验技能,然后选择两组同时进行演示。 班主任特意分配A组时间为1分钟,B组时间为2分钟,然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 (讲义上展示了实验设计和数据)(2)拿出来,引导中学生对比A和B的数据测小灯泡电功率评课稿,思考以下问题:哪个灯泡耗电多(B)哪个灯泡更亮(A)哪个电能表转得快一些(A)转得快解释一下哪些(解释耗电量快)你能通过剖析数据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指导中学生通过简单的估算得出同一时间(1分、1秒)所消耗的电量,可以进行比较)对电量消耗速度的认识和理解
5、比较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难的环节。 通过这次实验,中学生自主探索,加上问题的引导,思维碰撞,最终得出初步推论:灯泡越亮,电能表转得越快,消耗电能的速度就越快。同时得到了更快和更慢的方法,为下一步的电功率概念做准备。 从而培养了中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了中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 43、合作互学 在刚才实验推演的基础上,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中学生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完成电力概念的建构过程。 为什么要引入电力? (引入“电功率”的目的是。)如何表示电功率? (电功率的定义是。)根据定义,应该如何估计? (估算公式:)它的单位是什么(公式中各个化学量的符号和单位:)在问题的指导下,学习
6、学生根据以上实验,自学教材的相关内容,自然而然地获得了电功率的概念。 随后,通过讨论得出了电功率的估算方法,大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让中学生不仅“学”,而且“懂得如何学”,我采取了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培养了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了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了中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4、梳理改进(1)首先展示常见家用电器的标志,让中学生找出电力,并尝试表达电力的含义。 (2)千瓦时(又称“度”)测小灯泡电功率评课稿,这个单位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1Kw.h=3.? 为了让中学生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我设计了一个练习:练习1.有一台空调,功率为1000W,那么它一小时耗多少电? 5 通过估算,中学生会发现他的答案等于1Kw.h! 中学生恍然大悟:如果用Kw作为电功率的单位,用h作为时间,那么电能的单位就是Kwh。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引导中学生熟悉公式的推导和单位的统一。 练习2:1度电100W灯泡可以工作多少小时? 中学生学习了电力的定义后,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对单位“瓦”的理解、估算时、单位统一、公式变体等。本节通过观察、表达、推理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