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同一水平线; 使图像位于光幕的中心; (2)大小相等; (3) 权利; 倒; 收缩; 真实的; (4) 不能; 不能; (5)弱视; 收敛; (6) 向上移动; 蜡烛朝下(或镜头朝上或光幕朝下) (7) 图像完全变暗; (8)开始朗读和记录,因为三组都没有找到最清晰的图像。 【分析】(1)将蜡烛、凸透镜、光幕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 点燃蜡烛后,调整凸透镜和光幕的高度,使其中心与蜡烛火焰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线上。 目的是使图像位于光幕的中心; (2)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物距等于像距,等于20cm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总结,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倒立的、等大小的虚像,u=2f,则焦距f=10厘米; (3)将镜头移至60cm刻度线,此时u>2f,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2f>v>f,即光幕与凸透镜的距离在10cm-20cm之间,所以灯应该连接屏幕到右边; (4)图中固定镜头位置不变,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 此时物距为5cm,大于焦距,形成正立、放大的实像,无法在光幕上显示。 ; (5)图中,在镜头与蜡烛火焰之间放置一个深色镜片,光幕上的图像变得模糊,光幕向左相连,可见像距变小,光线变暗会聚,即凸透镜 透镜的会聚能力变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总结,因此放置凸透镜; 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6)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蜡烛变短,因为凸透镜形成倒立的虚像,所以形成的图像会连接到光幕的顶部。 根据成像规律,可以将光幕向下连接,也可以将蜡烛向下连接,也可以将凸透镜向上连接。 (7)蜡烛的火焰可以看成无数个发光点,每个发光点都会发出无数的光线,而其中总会有一部分光线被透镜折射,凝聚在光幕上形成图像; 遮挡住部分镜片后,通过镜片的折射光线会变少,光幕上的图像会变暗。 (8)像距数据的差异是因为在没有找到最清晰图像的情况下开始读取和记录,所以会出现像距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