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组数学教研组老师合影
通过本次课题开幕会,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加认识到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全体班委对做好这个省级项目充满信心。 相信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这个项目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分享张玉峰老师的国家重点项目《基于课前学诊断的教学一体化》的一些亮点:
随着2017年版中学各科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进入了以核心素质为关键环节的新阶段。 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亮点是,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从促进中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目标出发,每个学科都包含了学科核心素质。 学科核心素质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心态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融合。 同样,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表示,在过程中在培养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加强中学生的关键能力。 滋养。
核心素质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那么,面对发展中学生核心素质课程的改革要求,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有效地落实发展中学生核心素质课程目标呢? 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课前学习诊断的教学一体化模型(以下简称“教学一体化模型”),如图1所示。
教学一体化模式指出,在班主任的领导下,发挥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突出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习诊断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应以学习诊断为基础进行整合。 本文主要探讨教学一体化模式中课前学习、学习诊断和教学一体化三个方面的内涵、价值和实践探索。
1.以课前学习为课堂教学融合的支点
课前学习不仅不同于课堂教学中班主任指导下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预习。 课前学习是指中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利用课本、学案、实验、微课等学习材料或手段获取信息,并将这种感知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和知识建立起实质性联系的过程。经验。 认知过程。
课前学习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课前学习时间不固定。 它可以发生在教室之外; 它也可以发生在课堂教学行为之前的课堂上。 通过课前学习,中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步入班主任带领的课堂教学过程。 二是课前学习采用的方法和资源多样,有计划、有针对性、有引导的学习; 它可以是独立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学习。 预习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往往仅限于让中学生完成零星的学习任务,通常没有系统、全面的要求,往往缺乏明确的预习目标。 三是课前学习指出感知信息与已有知识有实质性联系,体验深度思维工程。 预习常指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性学习,为上好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课前学习对于改进教学实践、促进中学生核心素质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来看,课前学习完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打通了课堂内外,向时间两端延伸,在时间上向课堂外、校园外拓展。空间。 课前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不仅对中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也提供了更自由的发挥空间,有效保障了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调动了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落实以中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了保障。 其次,从学习内容来看,课前学习改善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构成,强化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等“绿色”指标。 从单纯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到引导中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认识,为中学生可持续发展、适应未来复杂、不确定的社会形势奠定基础; 提高师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中学生用深度思考去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中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铺好“跳板”。 三、从学习效果看,课前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真正贯彻以中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促进全体中学生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改善课堂提供支点。 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信心,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全面发展。
在指导中学生开展课前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开发了不同类型的课前学习资源。 除教材外,还开发了基于高级学习发展的课前学习题库、教案、学习重点微课、学习需求实验等课前学习资源。 与传统模式不同,考虑到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时代特征,我们采用三维微视频的方式,清晰展示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帮助中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结构和化学模型,启发和思考延伸学习。 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制定问题清单和教案,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界定思维发展的层次。 设计适当的问题或思维活动来指导中学生课前学习。 根据课前学习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可以以章、节甚至以某个知识点为单位制定题库和教案。 学习要点微课的录制主要分三步完成:一是在进阶学习的基础上确定学习要点,主要根据班主任全年积累的教学经验; 其次,分析学习要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主要集中在中学生原有的理解、数学工具、思维方式、实验等方面; 三是基于学习重点的影响和激励分析。 录制微课可以由班主任完成,也可以由中学生完成。 实践证明,利用三维微视频展示是一种比较容易操作、能够有效帮助中学生课前学习的资源。 它形象地表达了数学学习中的具体理论。 中学生参与微课录制,有利于调动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可以调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和学习。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 数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 如果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验设计的思维过程和实践经验,学习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根据中学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开放实验室、提供三维微视频或精彩动画等方式,为中学生提供课前学习的实验资源。
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系列的课前学习指导策略。 在常年的课前学习和辅导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辅导策略,促进中学生概念的深刻理解、概念的融合、科学思维的发展,对中学生的辅导学会学习。 这种引导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且往往不是单独使用,往往是多种策略组合使用。
2、课前学习诊断,为教学整合提供依据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强调,如果一定要我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浓缩成一个原则,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激励因素是中学生已经知道的东西。 弄清楚这一点后物理教学官网,再进行相应的教学。 看来,要弄清楚中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就需要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教学实践中,除了了解中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外,还需要进一步诊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困难。 造成这种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诊断有多种类型,可以是课前的基础诊断,也可以是课堂上的生产性诊断,还可以是课后的反馈诊断。 事实上,不同的学习诊断的功能和价值是不同的。 本文中的课前学习诊断是指根据班主任的经验和实证数据,在因果解释的基础上,对学习者课前学习过程和结果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发现和描述。针对具体问题的症结。 判断中学生课前学习状况。
课前学习诊断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诊断具有多个过程,包括三个具体步骤:发现和描述问题、对问题症结进行因果解释、对学习情况做出判断。因果解释的基础。 过程。 其次,诊断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包括班主任的教学经验,以及通过测试、访谈等手段获得的经验数据。 班主任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具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往往是建立在中学生常年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测试、对话的基础上的。 其可信度较高,可作为诊断依据。 证据。 第三,诊断内容全面,不仅包括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还包括学习结果。 具体来说,学习过程包括学习内容和难度安排、时间安排、学习方法和习惯等; 学习成果包括知识、技能、概念、思维方式、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心态等方面内容。 第四,诊断功能注重发展,是为了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为了教学的评价,而不是为了选拔筛选的评价。 第五,诊断主体多样,参与主体可以是班主任、学生、家长、同伴。
课前学习诊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融会贯通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准确诊断课前学习是实施精准课堂教学的前提。 只有基于准确的课前学习诊断,才能实现个性化教学,防止重复训练和超出中学生能力范围的训练,针对中学生的学习困难实施精准教学,大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实现学科教学从“大水漫灌”到“滴灌”。 其次,课前学习诊断是实施个性化教学的前提。 每个中学生都有不同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兴趣爱好。 因此,要实现每个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进行学习诊断。 第三,课前学习诊断是教学整合的重要依据。 只有在准确诊断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答疑解惑的“雪中送炭”的效果,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提升的“开悟”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开发了一系列课前学习诊断工具。 课前学习诊断工具包括基于高级学习的课前学习诊断试题、题库等。 为提高诊断效率,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基于互联网的诊断测试,丰富和发展了二阶测试在学习诊断中的特殊价值,实现了共同参与学习诊断的主体多元化。由班主任和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系统梳理了诊断的思路和内容。 实践证明,诊断的结果必须具有明确的反馈功能,而不仅仅局限于生硬的现象; 因此,诊断必须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和解决问题的场景,通过多种学习方法尽可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例如,如果诊断的结果只是描述为马虎、缺乏思路、知识掌握不好等,那么就缺乏明确的反馈信息,应该进一步追溯,分析哪些是容易发现的。造成马虎的原因及其原因。
3、基于课前学习诊断,围绕中学生的“学”进行教学整合
早在200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评选核心能力时就强调,核心能力是个人面对复杂、不确定的现实情境,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法而培养的。 学科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能力,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动态系统,以及解决复杂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从以上划分可以发现,核心素质并不是知识和技能本身,但发展离不开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入学习。 除了合理整合学习内容外,还需要灵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因此,中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需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融合。 内容的整合和方法的整合必须体现在课堂教学结构中。 本文所说的教学整合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整课堂教学结构的广义教学设计活动。
从整合的内容来看,教学整合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的整合和课堂教学结构的整合三个方面。 教学内容整合主要包括围绕核心概念构建概念体系、促进具体概念学习的激励因素分析、以具体概念为载体的核心素质发展路径分析、分类等。需要指出的是,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概念体系、思想、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教与学方法主要指探究、讲授、讨论等各种教学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等各种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一体化是指围绕学的“学”,按照教学的实际需要,以一定的形式将教法和学法结合起来,并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共同呈现在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教学环节中。 将这一教学环节与中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结合起来,就是教学结构的整合。 教学设计是教学结构整合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教学结构的丰富和展示。 可视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知识结构完整的三维微视频可以使教师讲课变得简单,中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一体化的价值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促进中学生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在2017版落实核心素质的各学科课程标准实施之际,探索一条可操作的落实核心素质的途径,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其次,教学方法与教学结构的融合,是基于中学生“学”、立足中学生需求的教学改进。 发展中,中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整合教学内容直指中学生的烦恼,帮助中学生答疑解惑,引导中学生整合所学内容,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关键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核心质量框架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内容整合主要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如化学、能源等领域的运动、相互作用等)进行。 )、跨学科概念(如系统、稳定与变化、模式等)和科学探究的要素。 例如,在实践中,围绕核心概念逐步生成教学内容整合思路:从宏观层面规划单元或主题教学内容,生成以核心概念为指导的科学概念体系; 从微观层面组织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的主线; 从因果解释层面分析“层次”形成的原因,整理影响概念学习的相关激励因素; 从概念理解水平的具体表现水平来诊断学习水平,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借鉴国内外教学方法变革的典型模式,如翻转课堂、杜浪口模式等,在实践中产生了围绕中学生“学”的“教”与“学”相结合的形式,从而促进中学生深度学习,促进中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目前,课前学习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辅导、练习、视频、资料等,但以3D微视频学习最为有效,既保留了学习的严肃性,又减少了轻松性的学习。 教学方式的融合主要体现在班主任的“教”服务于中学生的“学”、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选择和混合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面。
教学结构的一体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鉴翻转课堂理念,打通课堂内外,利用课前学习,引导中学生基于课堂教学开展课堂学习。问题,引导中学生发现课前学习中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进一步拓展、整合、增强中学生的认识; 二是以课前学习为基础,融入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回答问题、整合改进、训练巩固、反馈修正四个关键环节。
需要注意的是,有效的教学整合是基于对课前学习的准确诊断。 无论是教学内容的整合,还是教学方法、教学结构的整合,都是基于中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诊断。
4。结论
在基于课前学习的教学一体化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具体的困难,并逐渐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下面是一个例子。
面对中学生较差的学习能力,中学生独立完成课前学习存在困难。 如何运用教学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 越是面对学习能力较差的中学生,我们越需要耐心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面对未来复杂不确定的世界的真实情况,中学生需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为中学生很难应用明天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解决未来面临的复杂问题。未来世界。 班主任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解决这一困难:一是指导中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引导中学生认识到学会学习对于终身发展和当前学科学习的重要性,但要尽力赢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保留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动画、视频来形成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分解学习任务,可以先引导中学生在课前学习某一章节的内容,甚至学习某一章节的某一部分,等待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巩固学习习惯后、逐渐减少课前学习内容。
对于探究式的学习内容,中学生经过课前学习已经了解探究性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方案设计等内容。 怎么教? 对于探究型的学习内容,仍然可以采用教学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中学生反思在探究过程中从哪些角度提出科学探究问题? 猜测和假设的基础是什么? 不仅已知的实验方案可以获得证据,还有其他的实验方案吗? 还有其他的实验计划吗? 还有其他形式的数据处理吗? 除了本研究的推论之外,是否还可以从数据中得出其他探究问题或推测性假设?
采用教学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要求中学生课前预习、诊断。 会不会减轻中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班主任的教学负担,特别是班主任的教学设计需要在课前诊断之后再做,这必然会导致备课时间不足。 怎么解决呢? 传统课堂的基本安排是:上课时学习知识、输入信息、输入的过程; 课后进行巩固练习,以及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过程。 教学一体化模式教学的基本安排是:中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学习一些内容,这部分内容属于中学生独立或合作学习能力的范围; 其他内容是通过班主任的指导在课堂上学习的。 为此,采用教学一体化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因此,在课堂上完成整合提高和及时巩固训练,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思维质量的目的。 从班主任备课的角度来看,从学习诊断完成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往往不是很长,有时可能只需要三天甚至半天。 建议班主任采取二次备课的方法:首先根据班主任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预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困难或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备课,同时称为第一课备课; 结果修改或确立,也称为第二次备课。 需要说明的是,该学科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多年来经过验证的教学经验,非常具有实证性,也与研究诊断的结果相一致。
最后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并不要求每节课课前都必须学习,必须做出准确的诊断; 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容量要合理设计,而不是机械死板。 而无论谁上课、教什么课、如何教课,都要引导中学生学会学习,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促进中学结构化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促进中学生核心素质和关键能力发展。 参与未来的社会生活,为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认知基础。
通过本次课题开幕会,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物理教学官网,更加认识到课题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全体班委对做好这个省级项目充满信心。 相信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这个项目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