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物的条件(五)》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 更多《漂浮物的条件(五)(2页)》,请在人人文库在线搜索。
一、物体沉浮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要求如下:通过实验,让中学生观察物体放在水底,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海面有的沉入水中物体的浮沉条件表格,引导中学生接受那些物体。 力分析,最后总结出物体在水底下沉和漂浮的情况,并且可以用这个情况来解释一些现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事物的起伏; 能够用起起伏伏的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通过探索物体起伏的过程,培养中学生的观察力和移动力。 3、情感心态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和保持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化学现象,阐明数学中隐藏的规律,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和生活的实际中,培养中学生的生活情趣-长期追求乐趣,
二、良好的思维习惯 4 教学难点分析: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起伏 5 教学时数:一课时 6 教学过程 1. 探索观察,初步感知 (1) 迁移回顾,引出新知 1.压力的方向是什么? 2、阿基米德原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垂直向下的压力,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生活中观察到的物体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有的呢?还在液体的任何地方徘徊吗? 例如:水球溶入水底就会浮下去,石头放入水底就会下沉。 我们也知道潜艇可以跳入水中或浮到水面。 请观察以下实验现象: 示范:提醒同事观察水下物体的运动。 将蛋黄倒入盐水中,松手,问:今天猪肉浮在海面上吗?沉入水中
3、有底吗? 师:今天的猪肉是悬浮在液体中的,也叫漂浮。 (指出我们只能把物体浸入液体中才能静止在液体的某个位置,这叫做漂浮) 问一个问题:铁块悬浮在海面上,但是石头会沉,猪肉会浮起来。 为什么是这样? 请朋友们来猜一猜,猜的五花八门。 问问题:有多少力作用在漂浮的猪肉上? 尺寸呢? 表示力的方向。 (2) 班主任在实验的基础上边说边画了虾受力分析的示意图,总结了下沉和上浮的情况 1 上浮:f 上浮 = g 那么,如果我们想让猪肉下沉,应该怎么下沉呢?操作? 让一位中学生上讲台制作并总结沉浮条件2和3。物体沉浮条件:2下沉:f浮vg 3下降:f浮g班主任解释:( 1)物体的下沉和下沉是运动的过程。 一个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最终结果
4.如何? (中学生推测,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得出推论)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的顶部,下沉的结果是从液面冒出来,最后悬浮在液面上。 (2)悬浮和漂浮的共同点是压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悬浮是物体在液体表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溶解在液体中。 漂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一种平衡状态。 (3)班主任指导中学生总结下沉和上浮的情况 4 悬架 f 上浮 = g 问题:如果不知道压强和重力,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判断物体的沉浮? 物体的沉浮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因为物体的重力与其体积有关,所以固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压力和重力为:(固体)因此,下沉和漂浮的条件可以转化为:(中学生手推)(1)下沉,最后沉到水底(2)飘下来,最后浮起来
5. (3)漂浮物的沉浮可以通过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来判断。 猪肉泡盐水会浮起来,怎么办? 如果掉到容器顶部怎么办? 中学生上前操作,分析原因。 回答问题可以让中学生了解物体溶入水底的几种运动,激发中学生探究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的兴趣。 观察实验,并通过力分析,让中学生独立讨论,举一反三。 8 课堂练习: 1.三个体积相等 将实心球放在同一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所示,试比较物体的压强、重力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将质量为45克、体积为50立方分米的固体依次放入水和酒精中,分别受到多少N的压力? (如果是空心的?) 9 作业布置; 练习 1? 2题 10附表(教材资源) 11自问自答:物体起伏部分的内容比较单薄,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和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虽然中学生能在短时间内记住那些知识内容,缺乏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一段时间后容易忘记物体的浮沉条件表格,不利于中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问题。 为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指导思想是:除了让中学生记住和理解书中的相关知识点外,更要注重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 通过中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合作与参与,领悟实验中蕴含的科学方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快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