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丕杰
“跟风”不可滥用
2006年,湖南省公务员考试有一道判断题。 标题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漫步沉醉在不温不火的乐坛,却风采初现,老天眷顾,赞叹不已,可你还是一如既往的平淡无奇,步调一致。” 指出“此句错误较多,如字错、用词不当”,错误之一是“ the same pace”的误用。 为什么? 首先让我们检查一下这个成语。
《亦布亦其》语文版《庄子·田子方》:“师走步,师亦步。” 意思是夫走慢,我也走慢,夫走快,我也走快(bu,慢走;tend,快走)。 后写“循循善诱”四字,比喻没有主见,处处模仿或随从别人。 民国·况周懿《会风词话》卷一:“固然要择家,视之为金科玉律,循规蹈矩,不敢逾越。” 邹韬奋《经验·几大原则》:“尾巴主义是成功的大敌。杂志内容如果只是‘随大流’,如果形式只是‘跟风’,那就是杂志的尾巴主义。” 秦牧《艺海流派·创风》:“一切步步为营,处处效法的批评,都不是用来批评小女儿和初学的。”
对于这个术语的含义和用法,有几点需要澄清。 第一,它指的是一种人的行为; 第二,这些行为的特点是处处模仿或跟随别人; 这些特点决定了这个词只用于比喻,不用于字面意思; 只用于褒义,不用于贬义。 故《现代汉语大辞典》解释为:“比喻我无所求,无所迎合,凡事模仿或服从他人,效法他人而行”。
很多人不理解它的确切含义、它的情调、它的适用范围,导致各种误用。 广东省试卷中的一句话是表扬一位虚心向大师学习的“十佳青年摄影记者”。 其实“按部就班”这种褒义词是不能用的。 不幸的是,从那以后,类似的滥用就司空见惯了。 例如:
1. 郎朗自传中文版校样旁边是《千里行:我的故事》的英文译本……是按中文版翻译的,不是按部就班的。 (《中国青年报》2008年4月8日)
2、一部电影的好坏不能以是否忠实于原著来衡量,跟从原著的作品未必是好作品。 (《江南早报》2007年11月21日)
3、唐宋时期,中国文化是贵族的代名词……日本、朝鲜模仿中国文化。 (《南方晚报》2007年6月18日)
例1中,外国作品的翻译忠实于原文,而例2中,文学名著的改编忠实于原著,是一种没有主见的模仿他人的行为,实际上是错误的. 例3,在中世纪的台湾和韩国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无疑是一种有远见和勇气的进步行为。 怎么能用“步调一致”这个褒义词来形容呢?
其实,“步调一致”的误用并不仅限于情调。 请看例子:
4、猫通常不爱恋人,但季羡林家的猫会跟着主人散步,而是紧紧跟在主人身后。 (人民网,2009年2月17日)
5、有过日本购物经历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店员很少一步步跟着顾客走,也不会主动笑脸推销。 (《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5月21日)
6、要在承包制基础上采取措施推进改革,对农民家庭经营构成新的推动力,使传统农业转型紧跟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人民晚报》2008年11月27日)
7、确保公民收入与社会劳动力充裕度保持同步,不至于常年大幅偏离,造成经济波动。 (《上海期货报》2007年12月5日)
8、随着国际金价的暴跌,国际煤炭价格也可能跟随下跌。 (《中国期货报》,2008年11月13日)
9、种种困难仍无法击垮徐光伟倡导全民肿瘤筛查的愿望,他仍在一步步践行着“不为美貌,愿为良医”的誓言。 (《生活晨报》2009年9月29日)
10、梦想成为新闻主播的“丑小鸭”……一步步走向少年时代的梦想,三天后一飞冲天,变身美丽的“白天鹅”。 (人民网,2007年11月21日)
在例4和例5中,“ every step”被认为是“ ”或“never leave”的同义词。 《庄子》原文“师步而行,师从同势”是指紧跟老师,融为“循步”二字后,形成比喻意义,而后仅其使用了比喻意义。 例6大概是“同步”,例7明显是“同步下降”,例8肯定是“跟涨”,其实都是“同步”的意思。 这其实是“紧随其后”衍生出的“新义”,早已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至于例9、例10,是“步步为营”,还是“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我真的想不通。 随心所欲地理解和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以致使读者猜出谜语,这已经超出了滥用的范围,接近于滥用了。
“宾主之间”只能用在主宾关系或主次关系上
“骑客打主”是指顾客的嘈杂声盖过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次要的人或物占据了原本重要的人或物的位置(吹,吵闹;拍,不知所措))。 冰心《妇说》:“不及数日,新郎当头,一一应允。其父高高在上,无为而治,始终洋溢着做人的笑容。”一个儿媳妇。” 老舍《春花秋实》剧本怎么写:“主角总有戏,一定比次要厉害。”这个词涉及两个人或两件事,两者的关系一定是主宾或主从。“婆婆”和“新娘”,老舍所谓的“主角”和“次要人物”。否则,不能使用这个成语。事物之间的关系有很多种.如果不具体分析,不管是什么关系,照原样使用,都会被误用、误用。例如:
1、在备考的最后阶段,还需要背单词吗? 答案是肯定的,但词组只是基础,不能让词组取而代之。 (人民网,2009年9月21日)
2、自主报名对于大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自立的开始……如果家长太过关爱,报名就会“不堪重负”,对儿子以后的成长未必有利。 (《北京晚报》2009年8月21日)
3、一旦权利当头,中学必然变味,必然导致权利本位而非教育本位。 (人民网2008年9月16日)
四、要依法办事,不能别出心裁,出台不符合法律精神的“土耳其新政”,更不能让“土耳其新政”带头影响补选工作。 (人民网,2007年12月12日)
例1,背单词是学习英语的基础。 不是句型与阅读文本的主宾关系、主次关系。 例2,报名是大学新生应该也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不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协助。 在这件事上,中学生与家长之间不存在主客体、主次关系。 其实不能用“奇客反主”。 例3,“权力导向”和“教育导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体系,它们之间没有主次关系可以同时并存。 例4,既然“土耳其新政”“不符合法律精神”,就法律而言,一错一对。 其实不是主次关系。 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不能用“奇客篡位”。
可见,厘清三者的关系是正确使用“非常推定”的前提。
“耳边提醒”只能给长辈用
语文版《耳对面》《诗·大雅仪》:“匪当面令,言扬耳。” 既是当面教训他,又是拉着他的眼睛训诫他。 后来又写了“耳濡目染”四字,形容教诲诚恳、严严。 如袁·刘询的《住在同义篇里2》:“颇值得父师耳提。” 《镜华园》第八十四回:“不弃之,入门墙下。不用耳提,但稍加磨炼磨炼,只怕是仍将是“青出于蓝”。 徐志摩的《萨彦那拉》:“或许是泰戈尔耳中所吩咐的不能喧宾夺主是什么意思,《萨彦那拉》这首诗无论是品味还是风格。 都明显受到了太翁田园诗的影响。”梁实秋《雅舍相声·育母》:“代沟论颇有道理。 不过,这个隔阂怎么沟通得微妙,孙子孙女对父亲来说不方便。 耳当令。”既然“耳当令”形容教义诚恳,那么施行者只能是长辈,不能是其他人。前文分别用“父师”、“老师”、“太翁” ,而梁实秋在背后强调“孩子不方便把自己的话告诉父亲”就是证明。而有些人不理解这个词的确切含义和使用范围,导致误用。例如:
1、近日,孟光美参与了赵宝刚编剧的新剧《婚姻保卫战》的拍摄。 经纪人让他不要四处奔波,留在北京等待命令。 (新浪网,2009年11月13日)
2、台湾游客出发前和赴港后,两地导游会反复嘱咐(不要在景点随便写)。 (人民网,2009年6月2日)
3、巴蒂尔作为灰熊的新任队长之一,需要给队友指出问题所在。 (人民网,2009年11月14日)
4、无论多少人都说了最好不要晚上运动,睡眠浅的老人是无法落实的。 (《生活晨报》2007年7月13日)
无论是经纪人之于雇主,导游之于游客,还是球员的队长之于队友,都没有资格也没有资格“耳濡目染”。 至于这些“睡浅的老人”,他们的母亲、旅长似乎大多已经过世,给他们“侧耳倾听”的肯定有不少晚辈,用梁先生的话说,这样的人“不方便”。 提醒。”
另外,“耳濡目染”既然是言传身教,无疑是一个贬义词,有人用在褒义上,其实是错误的。 例如:
5、他(按,指林庚院士)从不对中学生发号施令,说话粗鲁。 (《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18日)
6、要破除“教育者居高临下、发号施令、指指点点、严词训诫”的形式,少发号施令,多谈心谈心,少居高临下灌输,多平等交流. (人民网, 2006年6月14日)
7、一个大女人,一个中年人,被这样骂不能喧宾夺主是什么意思,真的很丢人。 (《广州晚报》2006年4月29日)
把“以耳教人”与“言辞犀利”、“板着脸教人”混为一谈,纯属对这个词的误解。 至于解释为背信弃义,那就更讽刺了。
(作者为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主任,《现代汉语标准词典》、《现代汉语词汇标准词典》、《现代汉语标准词典》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