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部分课程立足于“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化学习方式”两大课程改革基本理念,采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教师尽力为学生创设情境,点燃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材分析:
本部分可以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摩擦。(2)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3)增加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在讨论摩擦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将其统称为摩擦。教材也没有单独讨论滚动摩擦网校头条,而是将其作为减少摩擦的方法介绍。教材没有具体讲解摩擦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必再作延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摩擦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是物体相对运动的障碍;然后研究哪些因素与滑动摩擦的大小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增加和减少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是运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怎么,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增加或减少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是建立在对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的了解之上的。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学业情况分析:
学生们刚刚学习了“引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摩擦力和引力一样,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常见力。除了对摩擦力的概念不熟悉外,学生们基本上已经能够自行探索了。
教学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
摩擦是常见的、应用广泛的物理现象之一,学生对摩擦现象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学生的实验。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很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包括现代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都不能代替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总结)所不能代替的。尤其在学生有一定理解基础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样才能揭示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研究方法的教育。
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大小因素的实验体现了物理学中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接触面粗糙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度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可得到滑动摩擦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怎么,改变接触面粗糙度,可得到滑动摩擦大小与接触面粗糙度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研究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益。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及其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了解决定滑动摩擦的因素。
3.了解摩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如何增加和减少摩擦。
(二)流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的摩擦现象。
2.体验探索哪些因素与滑动摩擦的大小有关的实验过程。
3.教育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摩擦的分析,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养成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问题联系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加或减少摩擦的方法。
2.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1.设计一个探索性实验。
2、能解决实际生活中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设备:
教师使用:筷子、玻璃杯、米、水、手推车、积木、弹簧测力计、自行车、多媒体计算机等。
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带钩的木块(不同侧面面积)、重物(或钩重物)、长木板、毛巾等。
授课时长:一堂课
教学流程:(略)
=推荐教学计划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