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事物竞争的一些建议
1. 练习题
学生参加物理竞赛(简称“物理参赛者”)的目的有三种:
(一)积累经典模型。这样在面对复杂的题目时,就可以把它分解成自己熟悉的模型,这样就不用从头开始。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遵循教练的指导,参加一些必要的练习课,在复赛前系统地做近几年的复赛和期末试卷。
冯天乐的整洁学习笔记
(二)培养答题速度和正确率。物理竞赛题目只有七八道,多答一道的优势就很大,所以速度非常必要,最理想的情况是全部做完。至于正确率,我觉得是熟练程度的体现,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率低很正常,但如果因为担心自己做错了题而反复检查,导致做不完题,在我看来是毫无意义的,得不偿失,因为:1、物理竞赛有过程分,犯错不代表不扣分。2、物理竞赛对错误的容忍度(相当高),不一定非要有很高的分数才能进集训队。比如我参加决赛的时候,虽然有很多遗憾(错误),但至少把题目都做了,成绩也不算太差。 3.做的题多了,准确率自然会提高,正常情况下(正常试卷、正常评分)准确率达到80%左右就足以进入训练队了。
黄高传承:冯天乐与班主任王燕、北大元培学院黄冈中学2021级9班高三学生郑天宇合影
(三)保持做题的感觉。这一点在真正的大考之前尤其重要。大考前最好不要一直看书全国物理竞赛难吗,每隔1-2天做一套竞赛卷是必要的。经常做卷才能在考试过程中保持做题的节奏,避免在某一道题上发呆太久,打乱节奏。
PS:练题虽然是必须的,但也不能沉迷其中。持续大量练题会给人一种虚假的成就感。当题目数量达到一定值后,继续大量练题大多只是重复,真正学到的很少。而且做题太多后,做过的题目印象会变淡,对好题的消化也会变差,得不偿失。我觉得每天练题量最多也就一套综合卷,练多了就没有时间认真看普通物理书(普通物理教材)或者静下心来消化难题了。
2.阅读一般哲学书籍
虽然现在期末考试开始涉及到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统称四大力学)的内容,但是期末和期末考试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基本的普通物理模型,所以需要把普通物理书看得仔细、看透,真正理解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而不仅仅是会用公式。
被保送北大的三位“大佬”,从左到右分别是方俊(生物训练队)、许一鸣(数学训练队)、冯天乐(物理训练队)
3. 处理问题
作为参赛选手,遇到难题是很正常的事,物理竞赛的难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计算难度大、超出教学大纲、经典但矛盾、抽象。
1、计算困难型:把计算当成一项计算练习,耐心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2、超纲题型:如果在看超纲书籍(四大力学教材)时遇到超纲题,可以不用理会。但如果是培训机构试卷中个别超纲题,就要尽量看懂,因为期末考试开始融入四大力学的内容贝语网校,对培训机构选取的经典模型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必要。
3.经典矛盾型:这类题目是经典模型下挖的“陷阱”,需要对概念有非常清晰的理解,才能避免掉入陷阱或陷入迷茫。遇到这类题目,不能只满足于给出正确答案,还要尝试用其他方法解决问题,或者找出其他方法中的错误全国物理竞赛难吗,加以改正,通过不同的方式尝试达到相同的目的。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避免再次掉入陷阱。
4、抽象类:题目难以理解,答案杂乱无章,这类题目一般被称为“废题”,应毫不犹豫地丢弃。
冯天乐军训时:坚强、果断
4. 面对精神疲惫
处理棘手的问题是一件困难而又枯燥的事情,很容易让人焦虑,从而导致效率下降、效果不佳,反过来又加剧焦虑,如此恶性循环造成竞争心理消耗。对我来说,克服这一点的唯一方法就是静下心来,安心做事,不去想其他的事情。这是笨办法,但只能这样做,否则内心的消耗将无休无止。
难忘师恩
记得刚开始学习竞赛的时候,因为吸收新知识比较慢,所以落后了。物理教练涂国春不断鼓励我,耐心解答我的疑问,常常让我眼前一亮,豁然开朗。高二的时候,涂国春老师带我们游历了全国各地,班主任王艳老师陪我们度过了重要的考试,复赛前夕,吴继武主任给我们打气……
冯天乐与涂国春合影
还记得数学老师布置的“高强度”作业,让我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记得比赛结束后,语文老师王艳和英语老师涂金菊一有机会就布置作业,强化我的双语基础;虽然离高考的时间不多了,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
三年过去,太多故事湮没在时间的浪潮中,留下的是值得珍惜的回忆,感谢每一位老师的教导与陪伴,让我一步步前行,成为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