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振宇的研究生丁浩迪,本科就读于烟台大学,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挑战杯等比赛,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只懂一些简单的操作(比如设置一些简单的有机反应,过柱子等)。大二的时候获得了优秀学生奖学金,六级考试成绩439分,专业排名大概在30/174左右。最后初试成绩454分,其中政治79分,英语84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145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146分,考入了吉林大学分子筛合成专业。
个人经历
1、因为我比较早就开始关注考研了贝语网校,我们实习比较“轻松”,本科学校也没有保底名额,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备考了。备考战线比较长高中物理学考考纲,当然难免会犯错,走很多弯路,好在漫长的战线给了我很大的容错空间。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辩证地看待我这篇经验贴,包括辩证地看待考研战线上的问题。我这篇经验贴更多的是对我备考经历的简单回顾,但我的经历很难复制,也没必要去复制。
2、作为江苏考生,我高中没有选修化学,为了不挂科,本科时基本把精力都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所以可以说我的基础有好有坏,好的是大学学到的新知识都熟悉了,不好的是在高中有些知识点是不会的,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不会。因此,无机结构部分和分析计算部分(包括无机计算,我现在还不是很擅长,不过还好吉林大学这几年没有涉及无机计算)我学得比较吃力,所以这两部分花了我很长时间。
3、我的择校经历也是一波三折,考虑过东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直到大三下学期的五月份,才决定考吉林大学。不断的摇摆不定,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复习进度和复习状态,还会导致严重的精神疲惫。来回转校的那段时间,虽然整天坐在自习室,但根本学不下去,每天都在纠结是该赶还是该稳,觉得学了半天就该赶,觉得今年复试来的同学肯定不少,就该稳。所以如果学弟学妹们已经确定学校了,就放手去拼吧,别让精神疲惫一点一点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至于是该赶还是该稳,我给不了什么建议,只能说有选择就会有遗憾。我只能权衡利弊,选择适合自己的。关于选校的问题你可以多问问张老师。
4、关于吉林大学25考试题型的变化,我觉得大家也不必太过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瞬息万变的形势,保持原样。其实题型的变化更多的是把难点问题交给老师,因为吉林大学和复旦大学不一样,吉林大学不招收校外转学生,如果人数不够只能招收校内学生。化学学院每年要招收350名左右的研究生,这个数字也不小,所以我觉得今年老师肯定会出新题,但是新题不一定难,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去学,复习方法也要随之改变,但是题库和题源练习册还是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只是往年同学不懂可以死记答案(很多学长也是这样做的),但是今年这个办法可能行不通了,一定要真正把知识点搞懂。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我准备时间最长的一门课,大二暑假就开始准备了,一来本科的时候觉得不难,学起来最有成就感,二来我想考的学校本来就考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所以准备得比较早。
大二下半年暑假:先上了一下振宇的考研暑期班,花了不少时间整理自己的有机笔记本。(建议大家在上教练的暑期班之前一定要简单复习一下知识点,可以用本科生课件或者振宇的考研辅导课,因为教练的暑期班讲的更全面,更系统,联系更紧密,特别适合形成有机体系,但是对有机新手不太友好。大二上有机课的时候,有部分没听懂,想看看教练的课来补一下,但是真的很难学。但是当我上完两个学期的有机课,再听教练的课,不但没有觉得难,还让我从死记公式变成了了解机制来辅助记忆,真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三:因为课程比较多,没有太多时间复习专业课,所以没花太多时间在有机上。由于暑假只是复习知识点和整理笔记,没有做课件上的题,大三的时候都是做作业做题,听讲解。
大三寒假:主要复习了一些知识点,听了一些寒假课,开始做冯俊才的《有机化学题详解》(因为想报的学校是南大派,所以就做了这本书)。个人感觉这本书的题目跟吉林大学的风格不太搭,不过难度不难,适合打基础。寒假也没写太多,只是把上下册的反应和机理都完成了。
大三:此时的课很少,也是我努力学习有机化学的时间。这个学期我完成了《习题解答》的剩余部分,完成了李静宁老师的《学习指南》的全部内容,完成了教练的反应集、机理集、合成集。我个人觉得完成得快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化学的时间比较长,前期的基础比较好,所以李静宁老师的《学习指南》我几乎一两天就完成了一章(个人觉得《学习指南》比《习题解答》更简单、更基础,也更接近吉林大学的风格,所以先从它开始可能更合适)。此时做的题量其实还是挺多的,所以后面也很快完成了集数。
大三暑假:这段时间主要做暑假课程的作业题,因为暑假课程的导师换的比较多,而且都是真题,所以暑假期间做了两遍(先做了一遍,下课后过一段时间又做了一遍),把暑假前三本合集中不会做的题听完讲解后又做了一遍。
大四:在一周内做完最后一组选择题后,就开始做真题了。吉林大学的真题非常多,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年。我把每一年的真题答案都认真记下来,不会答或者有疑问就翻看《学习笔记》和《刑法全书》。因为记的比较详细(为了防止遗忘,我会在旁边写上自己对一些题目的理解),所以进度比较慢。即便如此,我也能用两三天的时间把一年的真题完全看懂,11月份就把24年的真题全部做完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明显感觉到老师出题风格的变化。剩下的时间里,我做了东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学校的真题,并在考前半个月写真题答案的笔记本里复习了一些题目和知识点。
几点补充:1.最好手边准备一份《有机化学学习笔记》和《刑法全书》(或电子版),学习过程中有疑问可以多翻看刑法全书,收获会更多。2.因为吉林大学的题目比较简单,所以《例题与练习》这本书我没有做,至于今年是否需要,我就不给什么建议了。3.吉林大学近几年的题型和2021、2022年差不多,但和2019年及之前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今年有传言说题型会有所改变,所以对于真题我的建议是可以做,但不要只死记硬背答案,要理解原理和内涵。而且也没有必要像我一样在真题上花太多时间,后期可以多做其他学校的真题。
无机化学
我开始学习无机化学比较早(因为本科的时候通识化学原理课差点没通过,所以基础比较薄弱),也是大二的暑假开始的。
大二暑假:由于这段时间主要经历其实是在研究有机物,所以无机物这方面做的并不多,暑假期间就只学习了无机物的结构部分,整理了一下无机物的笔记。
大三:这段时间主要学习了无机元素,整理了笔记(元素比结构厚了差不多一倍)。
大三寒假:这段时间主要做了无机化学结构与元素的作业,根据遇到的题目去课本上找知识点,也补充了笔记,因为寒假效率不是很高,所以只是挑了一些作业题来做,以便熟悉知识点。
大三:这也是我开始努力学习无机化学的时期。这个学期我完成了课本和《无机化学考研复习指南》上的全部作业,也做了一些理工大学无机化学练习册上的题目。
大三暑假:这段时间选择了通读课本,但效果不是很好,于是开始做《无机化学例题与练习》这本书。相比复习指南,例题和练习难度更大,答案省略得也更多,所以做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这个暑假我只完成了大部分内容。
大四:这段时间我先用了两周的时间把所有的例题和练习结构和要素都做完了,然后用了一周的时间把我们辅导班的无机选择题做完了。我用了两个多星期的时间把两本练习册里的准备题、识别题、分离题、简答题按照题型分别整理了一下,一份用来复习,一份是对这一类题型做个简单的总结。这时候已经快十月份了,开始做无机真题。无机真题比较少,所以差不多十二月初就做完了,把答案写在笔记本上。之后基本就是复习笔记了。
几点补充:1.无机大纲里没有计算部分,往年也没有无机计算题,所以我没学无机计算题。2.有些元素没有列入大纲,比如s区元素,硼族元素等等,但是建议大家先快速看一下它们的性质,因为它们并不是完全不考的,比如硼就经常出现在简答题里,铝是分离题里的常客。3.不管大纲怎么改,两本练习册一定要看懂,因为这两本练习册涵盖的知识点很全面,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一定要努力去理解。
物理化学
我在大三上学期和大三寒假学习了理论物理和化学,但只记笔记,没有做任何练习。结果等到我准备开始大三学习的时候,发现我基本上不会怎么做了。所以我基本上是在大三下学期才重新开始学习。
大三:先花了一个多月把南京大学的课后题(我们当时用的是第五版)看了一遍,太难的基本上就跳过了。后来决定考吉林大学,就想做吉林大学的课后题,但是发现真的太难了,就放弃了,转而做沈文霞的题。做完沈文霞,又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时候大概是五月中旬,于是就开始做吉林大学的题库。暑假前,我把数理化第一册的选择题全部看了一遍,通过各种方法,大部分题目我都看懂了。
大三暑假:今年的暑假作业题目真的很多,今年暑假我花时间最多的就是物理和化学,平均每天学习4个小时左右才把暑假作业题目和题库第二册做完。
大四:先把题库第一册复习了两遍,然后把暑假班的题复习了两遍,再把题库第二册复习了两遍。这些工作花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然后就开始做真题了。物理和化学的真题也比较全(课本解后有真题,第一版解有早些年的题)。虽然年份多,但是题目不难,重复的题也不少,所以压力不是很大。11月底的时候就把真题全部做完了,整理出来了。之后基本上把题库里的错题复习了三遍,真题里不熟悉的题复习了两遍。
几点补充:1. 物理化学以前的大纲是没有考表面与胶体部分的(第二部分本来是没有考的,但是近三年几乎每年都会考,今年没有考计算,而是考选择题),近四年只有2022年考了一次选择题,其他年份都没有涉及。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是否花时间复习。2. 题库里选择题概念题比较多,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多看书讨论,可以和考中科大、苏大的同学多讨论,因为这些题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他们的试卷上。3. 计算题要多总结题型,最好总结一些大题和固定方法,这样学习才能更有效率,如果觉得难,可以向其他课程寻求帮助。 4. 虽然25可能需要“去翻题库”,但我还是建议做题库,因为题库比较全面,可以很好的补充理论知识。不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我强烈建议不要做题库,不仅很费力,而且很浪费时间。
分析化学
因为我想报的学校一开始就考仪器分析,所以我在大三上半年就专门学习了仪器分析,大概六月份的时候才开始正式学习化学分析。
6月-大三暑假:主要复习知识点,整理笔记。由于我的分析基础很差,所以学起来挺吃力的。这期间我做了武大每章后面的几道题,但基本一道都不会。所以虽然分析只考了数据分析、四次滴定和沉淀分析,但我还是学了很久。
9月中旬到10月中旬:这个月主要完成了苏星光老师的《分析化学学习与考研指南》,其实就是吉林大学课后题答案,不过答案写的比较详细,仔细看完能找到一些答题思路。稍微总结了一下,发现自己知道了一些基本的计算套路。从这几年的真题来看,难度≤苏老师的书,所以这本书一定要认真做。
10月中旬到12月初:这个时期主要要把近20年的真题做完,做好笔记。真题的简答题是准备简答题最好的方式。根据近20年出现的简答题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做相应的拓展,基本就完成了。
12月初-考试前:主要复习笔记,复习简答题,复习考过但不熟悉的公式、考点。
英语
我是大三下学期(2023年3月)3月份正式开始学习英语的,我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4月:打基础。这个阶段我只背单词,没有背单词,每天大概学150-200个新单词。没有直接开始背大纲单词,而是找了一些只有关键词的词汇书,这本书只有2000个左右的单词,一个多星期就能看完,能给我一些满足感。不建议把整个时间段都花在学单词上,单词更适合在路上或者等饭点的时候等碎片时间学习。语法我没学,一来对自己的语法基础比较有信心,二来我觉得词汇量增加了,就算听不懂也能听懂。
5-8月:背单词,逐渐开始加阅读。阅读方法论,我听了唐迟和解彬彬的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两个老师的答题方法现在已经很相似了,唐老师有时候比较注重理解,解彬彬老师则大胆一点,但大多数时候,他们的方法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老师的风格来选择。方法论学完几天后,就可以开始做阅读真题了。我采取的是平均每天一篇(简单文章一天两篇,难文章两天一篇),然后当天就听讲解,如果文章难了就干脆口译整篇文章,简单了就直接下一篇。基本上可以坚持20年。 (由于我tc和xbb的视频课都是看的,所以进度比较慢,只听一个老师应该会更快,其实只跟一个老师就可以了,这两个老师各有特点,也各有不足,xbb太啰嗦,tc喜欢东拉西扯,所以选择哪个老师的时候还是要想想自己喜欢哪种风格)
9-11月:背单词,复习两遍阅读,逐渐增加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作文。新题型我推荐刘启;完形填空我听过刘启和易希仁,更推荐易希仁;翻译我推荐唐静。我从2010年开始做三门辅修科目,每天做1-2篇文章,错层学习。现在英语1难度逐年递减(今年英语做完还剩半小时),所以不要想着放弃完形填空,翻译等,一是防止英语卡壳(今年有英语卡在400+的情况),二是专业课简单的时候,公共课才是可以拿分的地方。国庆节前后开始写作文,选了一个比较不出名的老师的模板(这个老师叫薛飞,现在好像已经升职金榜了,B站和微博应该都有他的推广账号,选模板纯粹是为了省时间,但最后的效果还不错)。作文一定要练,不管短文长文。很多同学觉得作文描图难,其实就是练的不够,不是词汇量不够,而是“脑梗”,不会表达。这十年的作文我都练过至少一遍。
12 月:背单词、练笔、做模拟题。我准备模拟题已经快三年了。但因为听了两个老师的阅读课,时间很紧。再加上我平时做阅读很快,十几分钟就能看完一篇文章。所以最后没有做全套模拟题。不过我也不建议这么做,最好提前拿出几套来感受一下一口气看完四篇文章的感觉,这样在考场上才能更得心应手。
几点补充:1.整个备考期间,我每天平均学习英语1-2个小时,但是我英语都是碎片化时间,没有抽出大块的时间去学习。甚至在听课的时候,我都宁愿选择边吃饭边走路边看书,因为我个人认为听阅读讲解更多的是听老师的思路,没必要做笔记。2.一定要背单词,而且一定要每天背,单词为王。老师们确实有一些方法可以应对听不懂的情况,但是这些方法就像六脉神剑一样,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无效。能听懂大概就是最有效的。
政治
虽然暑假和九月初上过徐涛的政治课,但感觉效果不是很好。马原有用高中物理学考考纲,但对我而言真的有限。最大的感受是以前知道的还是知道,以前不知道的还是不知道。再加上今年改革,真正的重量级选手《习近平思想》要到九月份才出,所以直到背诵手册发售,我才正式开始学政治。备考政治考试那段时间,我基本只跟着张修齐上课。个人推荐大家跟着张修齐上课,我特别听了他讲的1000题和小四小八,感觉他是少有的考虑性价比的老师,跟着他上课可能拿不到很高的分数,但基本可以用更少的时间拿到更低的分数。很多人推荐大雅上小四小八,确实讲的很详细,老师也很负责,但讲的太多,结果就是没有重点,只能全部记住。不但性价比非常低,还会让我这种政治时间很少的人很焦虑(我把政治学习压缩得很晚,小八出来的时候我背诵笔记还没过,小四出来的时候我才背了小八的一半)。所以我选择尝试一下张修齐的学习方法,通过背诵笔记和他的十张纸(他的分析题套路)背了基础知识,技巧版的推解也没看,连小四答案都没背(我时间不够了),但最后成绩还行,客观题38分左右,分析题41分左右。个人觉得性价比很高。
终于
1、我特别特别推荐大家每门学科都带一个笔记本,笔记本确实可以让学习更有效率。但是做笔记不是也一定不能抄书,否则就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首先我觉得做笔记就是薄薄看书的过程,这期间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课件、书籍的排版是老师、编辑对知识点、框架的理解,不是我们的。笔记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思维导图的细化版,一门学科的框架是通过你自己的理解建立起来的。可以把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记,同时背诵,也可以把不同的知识点放在一起仔细对比,另外还可以删掉一些解释性的文字,只留下关键词或者公式,以供参考。可以想象,查阅笔记比查阅书籍或者课件要省去很多麻烦。所以做笔记一定不能抄书,这样也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
其次,在做练习和学习的过程中,当你发现了新的知识点时,一定要及时整理,并随时记录在笔记本的相应位置,这些都是以后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重点。
2、不要对自己的时间安排太挑剔。我觉得每天学什么、学多少,不应该按照时间来划分,而应该按照进度来划分。比如我有机进步快,今天就少学点有机。物理、化学进步慢,今天就多学点。暑假的时候我甚至每天学习物理、化学6个小时以上,就是为了尽快把进度补上。把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间限制在每天一定的时间内,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理的。
3、虽然准备的很早,但是公共课后期还是很赶(考试前一天把23年的英语考试题目都背完了,政治科目每天很着急,临考前背的也不是很好)。所以9、10月份之后,每天要学习15小时+。个人认为主要还是时间安排的问题,特别是公共课的安排,做了很多不必要的工作(比如政治课听了却什么都记不住,一篇阅读文章要看两个老师的讲解)。这些也是我走过的一些弯路。
4、一定要调整心态,千万不要浪费精力。我转学的时候其实每天都在浪费精力,不仅影响了学习状态,还影响了生活状态,整晚都睡不着觉。我调整的方法是,如果喜欢一所学校,就去那所学校的官网,看看它真实的校园照片,想象自己走在这样的路上,然后找几个喜欢的老师,然后想象自己是他的学生,以此来激励自己学习。
5、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要害怕困难,不管他怎么变,你都要不变,只要你实力强,就不怕他拿的是剑、枪、戟、斧、钩、叉。另外,努力学习永远都不晚,虽然我看似准备的很早,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前期的效率有多低,其实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就很努力学习了。
6、最后说一句,以上经验只是我备考过程中的一个回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节奏和复习模式,我的经验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