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地理学科组
地理选修试卷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立德育人、服务选人、引领教学”为指导思想,紧扣教材,贴近生活,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试题以素养、能力、知识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具有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体现服务选人的核心功能,同时积极引导教育教学方向。
1.坚持质量为本、价值导向,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强化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高地理品格和关键能力。试卷考查知识面广,在试题中深入挖掘和运用学科知识蕴含的德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阎良的民族航空工业起步,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研发、制造、试飞为一体的“航空城”浙江高中物理选考教材留学之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育爱国主义情怀。顺应时代发展,随着福建宁德港口建设和锂电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关注我国对外贸易新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和绿色产业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国际视野下的社会责任感。
2. 关注原理、研究过程,引导课堂教学研究方向
本试卷考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试题针对教学中相对薄弱的领域,选取真实情境设题,有层次、有深度,考察地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研究地理过程,分析地理原理。如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是教材新增的内容。第24题以北半球夏季大气潜热释放对局地气温变化的贡献为材料,考察热量是如何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在海洋与空气之间进行交换的。通过研究大气潜热释放的地理过程,考察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调节地球水热状况的地理原理,指导教师在教学中阐释地理过程和地理原理。
3.重视基础、注重思维,突出核心地理知识考查
考试题目整体难度适中,知识点分布全面,注重对主要地理知识的考查。试卷结构合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比例相近。通过耕地安全、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碳排放等多组题型,从多个角度设置选项,全面考查资源、环境、国家安全等内容。通过情境化材料考查地理主要原理,体现了情境化、现实化的基本思路。如通过土耳其地震后救援重建工作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密度图考查人口分布与产业区位相关知识,通过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图考查轨道交通的特点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通过长江下游减少土壤盐渍化措施考查水循环过程。 测试题引导教师注重基础知识、主要原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4.关注生活、强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考试材料选取日常生活中,与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如第3题从南美洲赤道附近钦博拉索山上植被天花板隆起的情况入手,考查对野外地貌景观的识别,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尽可能进行野外课,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第5、6题着重探讨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关注城市生活中的交通方式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第11题介绍了我国三大自然区三个采样点的土壤剖面情况,考查土壤剖面的观测情况,探讨不同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对土壤发育的影响。第19、20题为两地中学生对日出方位角的观测情况。 通过两地日出时直立杆影子的周年变化,从学生生活观察的角度考察学生对地球运动原理的推导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地理实践探索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考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物理
物理组
物理选修试卷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等级要求,立足必备知识,评定关键能力。试卷结构、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保持相对稳定,结合教学和学习情况,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托,多角度评定素养和能力”为基本思路,通过真实情境、思维递进、方法灵活、梯度合理的试题设计,考查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和多维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各高校招生选拔需求。
1. 实行标准化出题,考查必备知识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试题目选取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定律、思想和方法进行设计,整张试卷的考点覆盖了物理学各模块的全部主题,覆盖率较高、比例合理。例如,问题1确定力学、电学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派生单位;问题3考查真实情形下足球飞行的能量问题;问题6考查学生在力的分析中灵活选择研究对象和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能力;问题9为洪湖卫星问题的考点,涉及相互作用、超失重、周期、加速度等核心概念;问题11从函数与动力学的角度考察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12为氢原子光谱的考点,涉及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等核心内容; 第17题涉及分子运动论、气体状态变化、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等热力学主要知识;第20题涵盖必修2、必修3、选修必修1、选修必修2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实验题涉及面较广,必修课第16-I题探讨加速度、力与质量的关系,第16-II题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第16-III题探讨热敏电阻的特性及应用。试题围绕必备知识展开,充分体现基础性,同时强调全面性。
2. 结合实际情况,聚焦核心竞争力
试卷涵盖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充分展现了素养测试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体现了稳中求新之风。例如,第2题以杭州亚运会四个比赛场景为背景,考查粒子模型的构建;第4题考查磁电仪内部结构的磁场分布与安培力方向判断,考查物质观与相互作用观;第5题考查科学推理的燃气点火能力;第8题结合生活中取山泉水计算水流初速度的情形,构建横向投影运动模型,考查物理概念中的运动观与相互作用观和科学思维中的模型构建与科学推理能力;第7题核聚变、第12题氢原子光谱、第14题电磁波的粒子性质、偏振现象应用等,均考查对物质观和科学本质的认识。 第16题设计了3道小题,以学生必做的实验为背景,从实验思路、操作规范、数据处理、程序设计、论证说明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第18题将科技发展中摩擦双向性的新情况结合到常见物理运动过程模型中,综合运用动力学、函数规律解决复杂问题,注重考察科学思维中的模型构建、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能力。另外,第9题的一箭三星、第13题的超导、第19题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等均取材于真实情境,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项目,强化对科学态度和责任素养的考察与渗透浙江高中物理选考教材,体现立德树人理念。
3. 设定合理梯度,评估关键能力
试卷难度根据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考试情境复杂度与新颖度、知识要求的深度与广度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全卷设置多个难度等级,有效区分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解答出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问题。例如前几道选择题以熟悉的场景、简短的描述等“友好”的呈现方式呈现,让学生很快进入题中,然后逐步提高;后几道题的综合性、创新性逐渐加强,有利于区分学生。例如第10题是球与光源的振动,第13题是超导线圈中的感生电动势,第15题是波的传播与折射。题目新颖,看似容易上手,实则需要深入思考、严谨论证; 非选择题难度逐步提高,呈现出容易入手、循序渐进、深入思考的特点。第16题从实验基本原理、操作、阅读入手,逐步拓展到程序设计、问题求解。第18题为综合力学题,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入手,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解决综合题。第19题从两力的平衡入手,综合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定律解决新的情景题。第20题通过调控磁场或电场实现质子束的“反射”与“折射”,设计新颖巧妙。计算题的情景设计既熟悉又新颖。 题型设计由易到难,要求知识面全面,能力要求多维多层次,有利于广大学生学习,有利于多层次学生的区分和筛选,有利于高水平学生的脱颖而出。